从福利经济学看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
详细内容
摘要:所谓的新医改五大亮点:政府主导、倾向基层、全民覆盖、均等化、公益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普通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舆论的焦点。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新医改的公平与效率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公平;效率;看病难;看病贵
1 福利经济学对公平与效率的理解
社会公平和效率一直是福利经济学关注的焦点。Moo-ey把公平定义为一种机会公平,Rawl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概念,公平的基本原则是社会选择应该站在不受特殊利益集团影响的立场上做出,抛开我们已有的生活利益,我们才有可能对社会公平的原则达成共识。我国学者黄有光认为:单纯追求效率可能导致不可接受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在次情况下,社会就会愿意以牺牲一部分效率为代价,来提高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植草益从规制经济学角度认为经济社会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必须考虑收入分配的公正性,经济社会要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对收入分配的公正问题给予必要的政策考虑。社会根据对公平和正义的判断标准采取一些政策导向,以及参与和干预经济主体的活动是必要的。
2 医疗卫生资源的特殊性
卫生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医疗卫生事业更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福利性的特殊服务行业,也是社会经济构成的重要部门之一。瑞士经济学家的主观福祉研究显示,人们对自己的健康非常关心,将良好的健康状态视为幸福的五大重要组成部分,如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生活消费能力、拥有幸福的婚姻和友谊这些福祉参数有着重要的影响。医疗卫生事业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尔斯极大极小社会福利函数进一步指出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社会中效用最低的那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因此,对于医疗卫生事业来说。只有生活最差的那部分人的医疗水平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医疗福利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3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是,医疗卫生改革却严重滞后,走了不少弯路。到目前为止,改革前“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却又出现了“看病贵”的问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广大人民群众没有享受到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福利成果,导致我国社会的医疗卫生福利水平长期在较低层次上徘徊。在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发表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我国在“医疗费用的公平性”这一指标上名列倒数第四;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国家医疗制度指标进行评价时,我国总体医疗制度表现仅排在144位。
4 新医改争论的焦点一看病难、看病贵
4.1 看病难症结
在中国的“看病难”,是指在大医院看病难。在小医院看病,目前看并不难。由于大医院供给不足,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要。这是新医改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应该说医改实施后,能否实现小病去小医院,大病到大医院,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这里有两个因素有待解决:第一个是小医院的诊疗水平当地居民是不是信任。从硬件、软件,包括医生的服务水平。第二个因素,目前的医保报销是不是覆盖到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如果医保没有覆盖,即使这儿的医生水平不错。患者也不会到这儿来看病。因此,作为政府,应该激励大医院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或者政府让大医院的医生下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