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一)
详细内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置疑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具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才能主动地参于到学习中去。因此,计算机专业课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学习。
在组织计算机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时,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创情境,适当置疑,可以增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新内容的导入时举一些趣味性的实例,并适当置疑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尽管教师都在逐渐改变教与学双方关系,但要让学生真正走向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自由王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使学生对新知识感兴趣的而又急切渴求寻根问底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状态,这时候,学生的情绪将是高涨的、思维将是活跃的,他们将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自觉地、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教学达到理想境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在每一个新知识点开始学习前,根据课程内容,列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性的事例,创设“置疑”情景,导出新内容。如:在《VB.程序开发》中讲到很多程序中的快捷键,可以举例:“比如QQ聊天时,只要按‘Alt+S’,就能发送信息,那么如果正在玩QQ或游戏,突然老板来了,能不能设置一个快捷键,快速关闭该程序呢?”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有的同学小声说“老板键”,这时再导出新课,“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编写如何按一个键而退出该程序的程序,你们这些设计师可要努力学习啊!”。如:在学到新建窗口时,运行一下程序,结果显示两个窗口,教师可提问:“为什么运行时多一个窗口?你能不能让它不显示窗体?请大家认真思考。”
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回顾所学知识,可采用提问总结的方式
总结性的提问,要精练,要提问主要的知识点,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要有正确的总结答案。切忌把总结性提问变成自问自答的一言堂。
如:“上节课练习了什么?”学生集体回答后,教师做总结。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如:“窗体是一个类,对吗?”学生回答不一,教师做出肯定,并做总结说明,“类就是方法,就有属性,如外观等。”进一步做出提问,“标签是一个类吗?”这次由于刚才老师已对该知识点做出总结,学生回答很统一,教师再做总结:“也是,就像人类一样是一个大类,所有的类都有它的共性和方法。”这种环环相扣的递进式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知识的能力。
3.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的组织是一个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要有效地控制就离不开反馈,反馈来源之一就是提问
如讲到窗体时的提问:“窗体的大小怎么修改?有几种方法?”“如何把控件放到窗口中?”适当提问,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的思路紧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