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美术论文>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最好的老师(一)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最好的老师(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最好的老师。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对美术教育的功能要有明确认识;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家长选择美术兴趣班时要科学。

关 键 词:兴趣 美术 环境 老师

当今的学生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且心情十分迫切,让孩子学美术就是为了当画家、艺术家,一味地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技能,巴不得十天半个月就把孩子逼成画家。致使学生体验不到绘画的快乐,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个问题反映了当今一些家长,甚至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美术教育认识的误区。
美术教育的功能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这种功能已经被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所证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绘画心理环境,在没有任何外来压力的束缚下,让学生在艺术的王国里尽情地挥洒,大胆地遨游,才能培养和保持学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达到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宋代程颐也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正因为对事物有了兴趣,爱迪生由学习鸡孵蛋开始,一步步钻研探索,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也正是因为有了兴趣,才有了任伯年夜半追猫,郑板桥无竹不入居之说。可见兴趣对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为创作提供不断的动力,使学生始终处于创作和欢乐之中,是我们美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绘画兴趣、教育方式和内容要灵活多样

儿童在不同时期对绘画不一定都有一样的热情和兴趣。热情和兴趣减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思路不宽广、眼界不开阔所导致的。
有的儿童绘画时只重模仿,就是传统机械的模式教学造成的。如果一味让儿童临摹成人的画,或者过早地训练精确的形体造型基本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扭曲儿童的个性发展,也容易使儿童对绘画丧失兴趣。为避免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
1.以新奇多变的形式刺激儿童获得新鲜的感觉。例如:改变作画的环境,从室内转到室外,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开阔视野,使他们获得新的生活感觉,产生新的创作灵感。
2.变换作画的内容和手法。这一时期作色彩画,下一阶段可作黑白画;这次画想象画,下次可以画故事画;这个题材用纸贴表现,那个题材用木刻表现,或用国画表现等等。这样儿童就不会感到乏味了。
3.鼓励儿童“扩大思维”,去想象那未知世界,大胆地画出心中所想。例如:宇宙大观、海底世界、神奇的童话世界等题材,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地得到升华。
4.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善于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采用多表扬、多肯定的方式引导儿童绘画。鼓励儿童多参加美术竞赛、书画展览等活动,让孩子体会创作的乐趣,保持创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