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温岭市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

温岭市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温岭市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并针对温岭市当前实际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温岭市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能繁母猪;信息预警;现状;建议
  
  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是浙江省畜牧兽医局推出的一项智能化动态管理能繁母猪的创新举措,是该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财政、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该系统的建设是保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基础[1]。该系统建成后,将有利于畜牧兽医部门及时掌握准确的能繁母猪信息,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和监督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险机构及时掌握能繁母猪信息,及时开展能繁母猪的承保、核保、定损、理赔等工作;也有利于财政部门随时监督各项扶持能繁母猪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发挥扶持资金绩效。
  1建设情况
  温岭市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工作,该市畜牧兽医部门成立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安排和布置系统建设,制定了系统建设方案,并积极监督指导具体建设工作。为解决相关设备购置资金问题,该市畜牧兽医部门还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了15万元用于仪器设备的采购,为全市所有基层动物防疫员配备了无线射频识读器,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温岭市还专门邀请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对防疫员开展手把手的设备操作培训,确保所有防疫员都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此外,通过指定专人负责该系统网站基础数据的建立和维护,将防疫员信息、行政村信息和养殖场(户)信息逐一录入系统,以确保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完成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后,温岭市畜牧兽医部门还在部分养殖场进行了试点工作,并于9月在全市开展能繁母猪个体信息采集和核查工作。能繁母猪个体信息采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该市畜牧兽医系统克服多重困难,按时完成了对全市1.3万多头能繁母猪个体电子耳标钉载、基础信息的采集、数据上传和信息核查工作,并对能繁母猪的生产、防疫、保险、迁移、死亡和淘汰等进行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
  2存在问题
  2.1硬件设备不够稳定
  一是无线射频识读器的设计问题。该识读器通过无线数据网络(GPRS)进行数据传输,在山区或者识读器使用高峰期,经常会出现网络信号不好或进不了系统等状况,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二是电子耳标问题。该耳标公扣质量较差,经常出现公扣钉载时断裂问题。同时,由于母猪之间有时出现互相撕咬的状况,极易造成耳标松动脱落而无法找到,阻碍后期识读的进行,无法实现对母猪生长信息的动态管理。
  2.2系统建设维护难度大
  一是温岭市能繁母猪基本上以家庭散养为主,大多数养殖户文化程度较低,难以按照系统建设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配合,导致系统动态数据更新难度大。二是温岭市的基层防疫员队伍力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整体文化层次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差,而该系统建设工作量大,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薄弱的技术力量给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2-3]。三是系统运行资金难落实,该系统的建设与动态管理维护需要一定的资金,防疫员额外大量增加的工作量也需要一定补贴,否则该项工作难以持续开展,但该体系建设需要的资金还未列入财政预算,将影响到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母猪动态管理难度大
  一是温岭市除了10个规模养殖场自行购买无线射频识读器进行独立操作外,其余1万多头母猪都以散养为主,分布于全市2600多个养殖户中,相对较分散,而要靠全市50位动物防疫员进行母猪的生产、防疫、迁移、死亡等动态管理,工作量太大,操作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二是母猪买卖流通速度快,已钉载电子耳标的母猪按规定应该在卖出前先由负责该辖区的防疫员进行迁出操作,在买入后由当地的防疫员进行迁入操作,但由于养殖户的不配合,常常直接将母猪卖掉,造成母猪流通管理混乱,致使系统网站动态数据难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