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贷款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致使其发展动力有限、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差,本次金融危机中众多中小企业倒闭就同难以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有关。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商业银行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
由于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大部分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时优先向银行贷款,但是,这些贷款需求大部分难以满足。
首先,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银行更倾向于将信贷资金投向大企业、大项目。其次,从整体上来看,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资产积累,难以提供足够的抵押物,导致所获得信贷资金往往不能满足需求。最后,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具有“期限短、额度小、用信急、需求频”的特点,但银行往往采取一套繁杂的审批手续,需要报送许多资料,审批期限比较长,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的短期性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1.企业方面。由于商业银行信贷安全是以企业稳定的现金流为前提的,所以中小企业盈利不稳定是银行“惧贷”的主要原因,另外,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源的缺失也导致其难以获得贷款。
(1)盈利能力欠佳、财务风险大。大部分中小企业从事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对市场和行业的把握能力较弱,有的甚至是夕阳产业;另外,中小企业往往盲目压缩流动资金进行投资、扩张,在市场波动时就容易资金流断裂,导致较大的风险。
(2)缺乏有效的担保。目前,商业银行主要采用抵押担保的方式,中小企业可抵押物一般是厂房和土地,由于抵押物价值较小导致无法获得足额信贷。另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行业或者产业链中处于从属地位,再加上个别企业缺乏信用意识,从而很难获得有效的保证担保。
(3)管理水平低。中小企业往往是由个人或少数人进行管理,许多还处于落后的家族式管理阶段。这样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使银行对其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
(4)信用状况差。许多中小企业都是经历过上世纪混乱的市场秩序和信用环境,信用意识相对较差,在企业经营出现困境时倾向于推迟或拒绝还款,甚至有个别企业主在有还款能力时也不还款。
2.银行方面
(1)银行的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不利。目前许多银行的信贷制度是针对大中型企业设计的,对于资产规模较小、销售收入不稳定、缺乏抵押担保的中小企业门槛过高。
(2)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由于以往在和中小企业开展信贷业务中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许多商业银行对于同中小企业合作尚存疑虑,收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这也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困难。
(3)历史遗留问题。部分中小企业是由以前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改制而成,其前身在银行有不良信贷记录。即使现在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对新增还贷意愿较强,银行依照信贷规定也无法向其发放贷款。
3.外部环境因素
(1)地方政府部门的不当干预。部分地方政府在贷款清收过程中发挥着负面的影响力,比如以维护社会稳定等为由,插手贷款的诉讼和清收工作,导致抵押物和担保无法执行,甚至法院根本不受理信贷诉讼。
(2)缺乏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首先是缺乏政府性质的担保机构,许多地区尚未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更少有民营资本进入担保行业。这导致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业也难以获得外部的担保,从而影响贷款。
(3)缺乏抵押品交易市场。目前我国还缺乏抵押品交易市场,导致抵押品流动性较低,银行被迫出售时往往以远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