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需要经济效益审计(一)
详细内容
【摘 要】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以谋求提高被审单位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并不限于审查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而是结合效果与耗费来综合评价一个单位的工作成果,有助于搞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是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促进经济效益最大限度提高的一种综合性监督活动。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经济效益审计参与。
【关键词】现代企业 经济效益 审计
一、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简况
我国国家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在1983年成立之初,就提出推选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把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作为审计监督的内容之一,有的审计机关随即进行了摸索尝试。1991年,国务院在全国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突出“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的主题,还有一系列的措施和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常规审计向效益审计的转换,也为效益审计理论深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社会环境。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和任务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包括目标的全面性、范围的广泛性、方法的多样性、对象的灵活性,它的任务是审查经营管理思想、审查计划和内部控制度、评价业绩、提供建设性建议,这就表明,经济效益审计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通过监督,促使企业把握总体,检查生产和管理中是否存在漏洞,最终寻找到提高效益的方法和措施。
三、现代企业需要经济效益审计
(一)经济效益审计是挖掘潜力的建设性审计
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在于促进被审单位的经济工作,帮助它在经济过程中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个目的应当指导经济效益审计各个阶段的工作,贯穿全过程,在审计终了时,提出积级建议作为审计报告的中心内容,具体指出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所在。
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就一个项目进行专项审计,有的是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审计,审计内容涉及企业管理工作各个方面,这就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少单位希望通过审计就找到企业问题的症结,因而领导亲自挂帅组成审计组开展工作。有的审计结束后,召开经济效益审计情况发布会,通报审计情况,促进和带动所属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还有,许多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已引起不同专业人员的重视,但不一定能引起有关管理人员的重视,审计人员地位比较超脱,通过他提出,影响比较大。另外,有些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虽然有所了解,但往往不以为然。审计人员出于职业责任心,能敏感地抓住此类问题刨根问底,同时请企业专业人员予以配合,可以解决重大效益问题。
同时,经济效益审计面向未来。如果只查过去,即便指出一些补救措施,终究是事后的。而挖潜力、事前筹划,就可以防止失误,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经济活动,所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不是制约,而是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