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水利工程论文>浅析集雨水窖在我区的运用(一)

浅析集雨水窖在我区的运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略,探讨集雨水窖这一古老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我区的运用,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集雨水窖运用

城区山区村庄基本上解决历史性人畜吃水问题,但在农业灌溉用水上明显后劲不足,山区1000hm2经济林果的灌溉问题的全面解决。将会给经济林果的稳产增产起到有力的保障。我区以往在山区建设的水库、塘坝、蓄水池等。不是配套不全,就是渗漏及无效蒸发,汛期则雨水充沛。而需水时,则无水可浇。特别是近几年,汛期无大汛,降雨时空上分布的不均衡。使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而解决这些问题最机动、最灵活的办法就是在山区适当地开挖小水窖。并配以节灌方式,会起到较好的效果。集雨水窖施工技术简单,节地带来的生态破坏少,投资少,见效快,易推广,好管理。但是,目前我区对这种分散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扶持宣传力度还不够,可以说基本上是空白。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加大投入力度,规范技术指导。发挥水窖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在促进缺水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提供水资源保障,在改变山区面貌上发挥应有的价值。
  集雨水窖作为一种古老的水土保持工程。在宁夏、甘肃等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中,与大自然的抗争所积累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在“以水资源的可待续利用保障经济的可待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时机,探讨集雨水窖在我区山区的实践运用,将是有积极的意义。
  
一、集雨水窖运用实践的必要性
1、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形势
以治水保土为主线的生态环境建设,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列入基本建设项目。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及农村税费的改革,会更加调动山区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将有更多的农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山区面貌将会得到极大改观。
2、我区的基本情况及山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决定
(1)薛城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冷热季和干湿季明显,光照足、热量条件好,平均温度14.3℃,每年平均降水量804mm,但是降雨在时空上分布不均衡。如今年以来,降水量在402.6mm,比去年同期偏少44%;6.1―8.29降水量247mm,比去年同期偏少51.7%。降水量之少居我区有水文资料记载期第一位,经水文频率分析,相当于70年一遇,主汛期无大汛,而山丘区旱情急剧发展的状况可想而知,所以在山丘区,水源的解决,对作物的及时补充非常关键。
(2)薛城区山区村庄有150多个,山丘区面积311km2,栽植经果林面积1300hm2。几年来,区政府累计投资200万元。打深井及配套,解决了历史性缺水村人畜吃水的问题。然而在山区农业作物灌溉用水上比较忽视,现有的山区水库、塘坝、配套不全,加之,由于地形高差的原因,使经济林果得不到很好的灌溉,而所建的蓄水池不能满足于大面积经济林果的灌溉,只有结合地形地貌,星罗棋布的布置小水窖规划,则机动灵活、运用方便,将会在经济林果灌溉上发挥较大的作用。
3、在小流域治理上,保土尤为重要,治水更为关键
我们在实施小流域的治理上,深深感到水是命脉,水是增加小流域经济的关键。近几年的水保治理中,我们大搞了坡改梯治理。高标准砌筑了坝堰,整平了土地,减缓了径流,群众比较满意,但是到了旱季,无水可浇,只能成为“白茬地”。水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所以,只有坚持治水保土相结合,栽植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才是水土保持建设的宗旨所在。
二、水窖在我区实践运用的可行性1、水窖同其他蓄水工程比,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地形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山区兴建骨干水利工程(诸如提水站、塘坝)等,不但投资大,工期长,施工难度大,局部造成水土流失,又带来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由于渗漏及无效蒸发,汛期雨水集蓄充沛,而需水时,则往往无水可浇。而水窖则具备以下优点:规模小,较分散,不会造成不利的环境影响,具有投资少,施工简单,不易破坏,使用寿命长,防止渗漏,密闭好,可以提水,亦可自流。
2、发展集雨水窖,已逐步被我区基层干部认可
  我区发展集雨水窖,基层水利水保人员以前往往认为我们这里不适合发展。集雨工程是西北地区特殊的产物。而我区为土石及砂石山区。开挖难度大,且变质岩区分布广,不属于干旱地区。经过几年区局的大力宣传,基层水利水保以及相关村认识有所提高,邻近区(市)已有建设水窖的先例,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加上我们已积累掌握水窖方面的知识。使水窖在我区的实践运用能够扬长避短,得到较好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调动山区群众治理开发的积极性,是水窖推广运用的有力保障
  着加入世贸组织及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化及调整,山丘区经果林栽植面积将逐年扩大,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潜力巨大,水资源的配置,会使资源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通过政府示范引导,或者以奖代补,能够激发出农民建设水窖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