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水乃生命之源,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指出了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产生水问题的一系列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存在问题;原因;对策
水乃生命之源,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多水少,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水体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致使保护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1-2]。然而水资源的破坏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堆积激化的结果,而且水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的生存延续。
1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1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
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 200 m3,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用水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估计到2030年左右将出现用水高峰,到那时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水在哺育生灵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灾害,水旱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挑战。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胁,特别是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水灾害频繁发生。因为洪灾,全国年均经济损失1 100多亿元,每年受灾耕地面积达1 333.33万hm2。同时,我国旱灾也比较严重。据分析统计,现在全国每年缺水总量为300~400亿m3,许多地区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突出。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饮水困难,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 300多亿元。
1.2水体污染
水资源的污染更是惊人。据了解,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亿t,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全国2/3的河流污染,七大水系中黄河、松花江、辽河三大流域污染严重;四大海区中渤海、东海污染严重。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河段只有36.9%;水质为四类、五类的河段达63.1%,其中劣五类水质达到37.7%;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75%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一些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
2我国水资源恶化的原因
2.1对水资源认识不足
围湖造田曾被看作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壮举。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单纯强调蓄水功能,缺乏生态观念,有些工程违背了生态规律。修建大西海子水库,切断塔里木河,使昔日一片绿洲的罗布泊干涸成了“死亡之海”;黑河截流使往日山清水秀的阿拉善地区变成了今天沙尘暴的源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频繁的自然灾害向人类敲响警钟。
2.2法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
自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水法》颁布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水资源的法规和政策。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人治大于法制的现象仍严重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对水体可能造成伤害就进行资源开发,结果是越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越严重。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适应环保跨部门、跨行业管理的需要。责、权、利不明确造成资源大家争、问题互相推诿,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2.3粗放式开发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而忽视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是水问题产生并恶化的主要原因。曾经很少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划出一个不可侵犯的“禁区”,有些地方急功近利,把“夕阳工程”引入我国,在求得经济暂时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按国际通行标准,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并未达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本身虽没有不好,但这应当是建立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