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水利工程论文>徐楼节制闸工程安全状态评价(一)

徐楼节制闸工程安全状态评价(一)

详细内容

摘要:针对徐楼节制闸工程存在的问题,从现状调查、现场安全检测和复核计算三方面对水闸进行了安全鉴定分析,并综合三方面情况对水闸的安全状态进行了分析评价,同时还对水闸安全状态对水闸除险加固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徐楼 节制闸工程 安全状态评价
1 工程概况
徐楼节制闸工程位于安徽省淮河一级支流新汴河上游南沱河段,地处淮北濉溪县百善镇徐楼村,距百善镇10km,距濉溪县城11km。闸址处控制流域面积2770km2,占南沱河全流域面积41.72%,是一座以防洪、排涝、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工程设计等级为Ⅲ等3级,设计洪水频率P=20%,相应洪峰流量450m3/s,相应洪水位29.16m,校核洪水频率P=5%,相应洪峰流量680m3/s,相应洪水位30.79m。
徐楼节制闸工程始建于1969年3月,设计灌溉面积3..12万亩。闸址处位于闸河向斜西翼,第四系冲(洪)积层达70~80米,下覆地层为奥陶系地层,以碳酸盐为主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场地周围无活动断裂,地质构造较简单,属相对稳定地块,闸址处区域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水闸工程建成以来,经受了多次大洪水考验,基本上能发挥工程的各项效益,但由于水闸运行时间长,工程老损日益严重,加之兴建时历史和经济方面原因,工程建设时的质量问题日益暴露,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目前,改工程已被安徽省水利厅列入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工程计划。
2 工程现状调查分析
徐楼节制闸工程管理处根据《水闸安全鉴定规定》的要求,对工程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对工程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结合工程管理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程现场检测、复核计算的内容和除险加固措施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编写了《工程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徐楼节制闸工程建成至今已运行40年,目前已暴露出许多问题。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徐楼节制闸工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该闸于1969年建设,是一座8孔的节制闸。经过几十年汛期考验,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又因为闸上增加“三小”(王郢沟、小曹沟、小运河)工程,增加250平方公里的来水面积,根据豫、皖两省水利纠纷协议精神,故于1976年把原闸废掉,利用旧闸墩墙,建现在的孔宽为9.45-12米不等的节制闸,所以存在闸下6米处有两孔老闸墩顶冲现闸门。使得闸门运行时,水流刚出闸门就改变了流态,长期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不能达到工程设计要求。
2.2 闸门砼部分碳化、钢丝网外露,所有铁件锈蚀严重,强度降低,闸门门背支架多处裂缝,闸门底梁有6处放射状裂缝,小肋条有多处裂缝。水下钢丝绳锈蚀严重,经检查,水上钢丝绳也因经费问题多年没有更新,有断丝、扎伤现象,强度已经降低,闸门存有很大隐患,影响安全运行。
2.3 启闭机架锈蚀、老化,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报废标准》(SL226-98)规定,启闭机运行超过年限,已达到报废条件。
2.4 闸门底封水、侧封水严重老化、漏水,由于维修经费不足,一直未得到修复。
2.5 排架柱砌筑条石均风化严重,大多数排架柱条石存在竖向裂纹,勾缝砂浆脱壳或脱落,砌筑砂浆局部脱落成空洞等问题,无法满足抗震要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