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 要:通过对高职院校网络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分析,并结合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提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要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个人能力和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1 网络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信息产业是21 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与共享技术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指出,中国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5的2%增加到2001年的4.2%,其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已跃居全国工业之首,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当前市场对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人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企业不得不聘用一些相近专业的毕业生。根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对2002年的广东人才市场分析,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30% ,其中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又占到40%,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后几年该比例还将增加。据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与需求之比为1:1.5。当前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人才市场急需计算机应用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软件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安装与配置,网络工程施工与管理,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站建设,项目管理,产品销售,信息集成、组织、处理、制作、发布与运营,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管理等。
2 指导思想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坚持面向社会,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此,根据国家关于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向和学校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确保培养质量,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具备从事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的从业资格。另外,通过对社会需求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
3 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3.1 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1)深入进行社会和行业调查研究,分析社会和计算机网络行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必需、够用、适当考虑发展潜力”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以实验室/实训室环境与实际工程环境相结合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3)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集专业教学、职业资格培训、科技研究、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批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培训能力强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4)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较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5)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管理规范,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