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
详细内容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终身受益。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现。现代中学生不让别人督促而能主动学习,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人生品质与个性的张扬。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大志之人,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
二、主动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运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通过主动预习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深化知识,形成能力。通过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发现疑难,从而掌握听课的主动权,在课堂内重点解决,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三、认真听课
上课时,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四、积极回答问题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上课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也是尊重教师的好习惯。
五、多思善问,大胆质疑
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
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学习中还要养成与他人积极切磋琢磨的好习惯,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