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中等教育论文>中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一)

中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中学教师薪酬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并能够激励中学教师主动性,提高中学的办学效益的绩效运行机制成为关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使学校达到最好的办学效益是各个中学科学发展、理性办学的关键。中学教师绩效评价应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过程评价与教师教学工作结果评价。本文阐述了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并分析了研究中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原则,最后给出了中学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对中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中学教师 教师绩效 绩效评价
1 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教师绩效评价都是一个颇有争议但又深受关注的问题。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几个影响深远的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中》和《国家为21世纪培养教师》等引发了社会对教师问责的强烈要求。在英国,政府于1998年推出绩效与工资挂钩计划,[1]奖励工作出色的教师,改变了实施多年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教师绩效评价因而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倍受瞩目而又“高风险的事业”。
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开始于60年代。在1977~1984年主要是以高考升学率高低为标准,评选优秀教师,评价对象多是中小学民办教师。1984年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教师评价得到了较快发展。1991年5月,全国第一次教育督导工作会议颁布《教育督导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教师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这段时间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育评价的专业性期刊开始发行,并成立了一些教育评价的专业组织。此外,《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的相继颁布与实施也为教师评价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四十多年来的发展中,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起初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后来又较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现在又开始注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方法上,也更加丰富,更加科学。对于中学而言,许多研究都肯定了中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效能。尽管如此,目前有关中学教师的绩效评价研究仍然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 中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绩效考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中学教师薪酬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并能够激励中学教师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中学的办学效益的绩效运行机制成为关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使学校达到较好的办学效益是各个中学科学发展、理性办学的关键所在。
2.1 是科学进行中学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由于具有教师这种特殊员工,学校的经营本质与企业有所区别,但作为一般用人单位,它也需要进行一般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相应的人员配置。同企业一样,中学不同的教学岗位对教师的需求是不同的,要实现学校人员的最优化配置,就需要对其人员的能力素质和绩效表现具有客观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是动态的,即这种人员配置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师的岗位会随着学校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而出现变动,而绩效作为突出学校运作成绩的指标之一,可以为人员的变动提供相应的参照和依据。
2.2 是合理选拔教师的依据。中学教师的绩效考评具有结果性和发展性的两面性:作为结果评价的绩效考评是选拔教师和进行薪酬管理的依据,而作为发展评价的绩效考评是开发教师能力的依据。考评结果是甄别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依据。选拔意义反映在中学中就是教师的职位和职称的晋升,使那些贡献大、科研水平高、教学水平好的教师得到职称晋升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学整体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发挥职称晋升的激励作用。同时,选拔讲求效率与公平,所以必须将教师的绩效考评作为选拔的基础,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突出绩效,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3 中学教师绩效评价原则
现在,大部分中学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于年底对全校的教师进行一次绩效评估已经成为惯例。绩效评估使教师有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能力和进行教学创新的压力和动力,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可以说,教师绩效评估制度是学校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然而,许多学校的教师绩效评估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得不到教师们的认可,使其应有的功效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学校的绩效评价是从企业界移植而来的、非内生型的制度,在教育界必然要经过一个“微观化”过程,把移植来的制度变成教师、决策者和管理者共有的信念和选择。
这必然要求教育界在不断明确绩效评价理念,不断进行适应性试验,不断试错的同时,不断总结和思考教师绩效评价的程序、技术和应用前提等问题,规范对教师绩效评价的管理,减少因为实施绩效评价而可能引发的矛盾。企业和学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它们的制度结构和所处制度环境是完全不同的。大部分企业产权清晰,背后是竞争性市场,企业的员工绩效大多表现为产出,反应员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意义上;而学校是公有产权,背后是非竞争性准政治市场,中学教师的绩效主要反应在对学生的促进上,体现教师工作的教育和发展意义。不同制度移植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适性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师绩效考评中必要坚持以下原则:
3.1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各类考核指标要结合岗位和工作的性质,制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做到客观公正。
3.2 分类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对教师进行绩效考评要在岗位评价和职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中学教师进行分类考核。一方面,不同岗位应相互区分,如管理岗位或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教师和教学岗位的教师;另一方面,教师的不同工作性质应该相互区分,如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