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总裁文德恩:赶超丰田我们将提早实现
详细内容
一向低调而谨慎的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在经过这场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做事风格突然变得有些激进了。法兰克福车展上,文德恩接受了来自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媒体的专访,而陪在他身边的,除了助理负责翻译之外,当然少不了大众中国的红人范安德。在专访过程中,文德恩频频露出笑脸,并且对所有的提问来者不拒。他大胆地表示,基于中国市场的急剧性发展,超越丰田成为世界最大制造商的目标将会提早实现。同时,为了满足市场的发展,大众将在华追加投资24亿欧元,用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
40亿欧元巨资逆市砸向中国
据文德恩透露,从2009年至2011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投资40亿欧元,用于投产新车型以及扩大产能,这些投资将来自大众汽车在华合资公司的现金流。大众的这一决定,在金融危机余震未消、全球汽车厂商纷纷减产的大环境下,显然有点不合群。文德恩承认,目前没有其他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商敢在这种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做出这么大的投资决定。大众此举,很重要一点是来自于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大众中国CEO范安德解释说,这笔巨资主要用于2009年至2011年期间的扩厂和完善产品线上。根据大众中国区的具体方案,南京和成都两个外埠工厂获得了13亿欧元。自2012年起,将有三款新车型在南京工厂下线,两款新车型在成都工厂下线,届时南京和成都工厂的产能也将分别增至30万辆和35万辆。其余的27亿欧元则用于大众在中国原有的工厂,包括动力总成工厂的升级和扩张。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大众在中国的总体产能达到100万辆,加上到2012年底成都和南京的65万辆产能,以及对原有产能的改造和升级,大众在中国的产能将接近200万辆目标。
将提早实现赶超丰田
数据显示,去年大众在华销量达102万辆。而在大众总裁文德恩赶超丰田的时间表中,2018年时大众中国区业绩要再翻一番,达到200万辆,这也是大众此番巨资扩产的用意所在。
文德恩在专访中表示,大众的目标从前和现在都是一样的,即到2018年要成为第一名生产厂商。大众今年的销量将基本达到去年的水平,同时,由于2009年全球汽车的预期销量从原先的6200万辆大幅下降到4900万辆,因此大众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显著提升,达到12%。
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大众在中国和巴西增长明显,其中巴西市场的市占率已达25%以上,而其在中国上半年销量也达到了65万辆,同比增幅达到22.7%。相对而言,在金融危机重灾区美国市场,大众原本的市场份额不高,因此受伤较轻。相反地,丰田由于受美国市场萎缩、中国市场经营故步自封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巨亏。
“大众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增加,大众中国2018年战略时间表将会提前完成。”文德恩胸有成竹地表示。
每年至少引进4个新车型
当然,除了投资40亿欧元扩大产能之外,对中国市场更为现实的是引入更多的新产品。在这次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集团拿出本地企业的看家本领,连续推出9款全新的车型,包括“E-UP!”电动轿车、L1柴油混合动力车、新POLO三门款、蓝标系列车、GolfR、R-Line、Exclusive、Multivan、California等,令全球媒体为之眼前一亮。而在这么多车型中,文德恩明确表示,今后每年至少引进4个全新的或者更新的车型到中国市场。
文德恩称,鉴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影响力日趋增长,8月1日,大众在华的乘用车品牌部已新设立了一个国际销售部门,直接向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负责市场和销售的董事会汇报。而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部门的负责人正是现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市场和销售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而由董事会直管地区业务,这在大众历史上是罕见的。有数据也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大众在亚洲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30%到40%左右,而且大部分利润都是在中国内地创造的。
模块化战略即将移植入华
在文德恩上台后,大众集团一直在实施模块化战略,文德恩称,模块化战略也将很快移植入华,最迟2013年全面铺开实施。大众集团的模块化战略包括横置模块以及是纵置模块。A4L、Q5以及未来新一代A6等将采用纵置模块,A0级以及A级的A3、高尔夫、速腾、明锐等用横置模块,将涵盖大众集团旗下各品牌的40余款车型。
文德恩总裁称,实施完成后,其量化生产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会非常明显。同一模块平台,可以共享同样规格的发动机、变速箱及空调等总成,共享比例大约达到整车零部件的60%。
对于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型,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产品技术的翰贝格博士则称,大众除了和日本三洋、东芝签署了协议,共同开发和生产电池之外,在中国也与比亚迪就电池领域展开合作达成协议,翰贝格称,大众与比亚迪的合作将先以少量的新能源车型作为试点,再推广至大众在全球的新能源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