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幼儿园园长方向盘>关注教师心理压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

关注教师心理压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

详细内容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把太多的视角投给了教育改革、投给了幼儿发展,更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却忽视了对于教师心理环境的关注。

作为学校领导,根本目的是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然而,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面临的种种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并且已引发了明显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因此,舒解教师心理压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价值。关注幼儿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及身心状况,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完善幼儿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历练和积累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征很强,很特殊,也很重要,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专业培养才能成材,有严格的分科性质,有明显的学科特质,幼儿教师亦不例外,我们属于学前教育专业,除了接受弹、唱、跳等技能方面的训练,还要掌握幼儿心理、保健、教育等理论方面的知识,尤其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实践中所需的专业能力远远胜于学校的那点东西,自身发展离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在学前教育领域,我认为教师专业可以归结为三大能力:育德能力、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这三大能力架构了幼儿教师专业的三维体系。育德能力是教学的灵魂,教学能力是教学根本,教科研又是教学提升的平台,三者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映射,相得益彰。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这三个方面实践能力的研修与提升都是不能偏废的。形式上看似相互独立,但内涵却是相互联系的。以开展集体活动教学实践能力而言,必然还包含育德的能力,如班级的组织,幼儿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教育等等;同时教科研的感性素材取自育德实践、教学实践,而育德教学实践能力的理性提升,又离不开教科研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