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动《贴窗花》谈主题背景下数学活动的有效性(一)
详细内容
在主题《红彤彤的年》中有一个数学活动《贴窗花》,建构式教材上的预设目标是有两个。一是通过观察、发现一组物体排列上的变化规律;二是能根据已有有的条件分析判断某一空位置上应是何种物体。我对目标的理解是,首先要引导幼儿找出一组物体排列的规律,这个这组物体的呈现可是是连续的,可以是有空缺的。然后再根据这个规律对连续的物体进行依次排列,对空缺的物体进行填补。
这个活动内容,本来是被放弃的一个活动,可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健康活动无法开展,于是我就拾起它,用它来填补。由于事先没有预设好,所以也没有什么准备,而偏偏活动所需要的操作材料又特别多。于是我决定结合艺术活动《剪窗花》请幼儿自己动手来准备活动材料,来完成此活动的第一课时,即"观察、发现一组物体排列上的变化规律,并依次排列"。
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小正方形蜡光纸,然后请幼儿看着图饰和老师一起折窗花,然后通过自己的创意随意剪窗花。完成四种颜色的窗花后,我就给每位幼儿一条白纸条,请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依次排列好,然后再拿分别拿四种颜色的纸剪成窗花,这回看仔细,自己原先是哪个颜色贴在第一的,然后根据原先自己所贴的规律依次张贴。由于幼儿动手剪窗花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我就有充分的时间与幼儿进行一一交流与指导。关注每个幼儿,使整个过程有顺而有效。
很多时候,我们放弃这个活动的原因是准备的材料太多了;很多时候,我们选择这个活动时,就会用另一种操作材料来代替,如雪花片等,也有的就直接使用幼儿用书上的《彩灯挂起来》,请幼儿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