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教材分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德国人爱用五颜六色的鲜花装点自己的生活,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到了别人,能够用自己的花去装点别人的生活。他们每家屋内只见花背影,窗外却见花满天。读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德国的美好环境就是靠着人们那如花一般美好的情怀营造出来的,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 2、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懂得奉献的美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季羡林老先生写的文章《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预设: (1)花是怎样种给别人看的? (2)为什么要把花种给别人看? 3、潜心批注,自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花是怎样种给别人看的?为什么要把花种给别人看?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及时批注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探究,教师巡视指导。要关注学困生的学情。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班级交流 (1)感悟花的美丽。 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A、齐读。 B、“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怎么理解? 师:(出示图片)看吧!许许多多的鲜花你一团我一团地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无数的鲜花五颜六色、绚丽娇艳,这就是姹紫嫣红。词语也有自己的感情,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读出花的美、花的多?(指名读,生评价) C、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D、师:德国的大街小巷比你想象中还要美。(显示街图、生欣赏师边说)看吧,五颜六色的鲜花姹紫嫣红,无数的鲜花从阳台顺藤而下,与路人招手,与行人对话,他们尽情展示着自己婀娜的身姿,灿烂的笑容。此时,你正走在德国的大街上,心情怎样?(舒畅,愉快)那我们就怀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再来读读这段话吧!(感情朗读) E、如此美妙的景象,把花种给别人看,这体现了德国人什么样的精神?小结:是啊!原来美就是分享,就是奉献!把花种给别人看,自己就会欣赏到更多的花,多么美好的情怀呀!真是花美人更美! (2)品味人的美好。 过渡:许多年以后,作者又到了德国,一切都发生变化了吗?作者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情形?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美丽”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A、齐读句子。 B、你认为“变化”的是什么?并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变的是花的种类、街道的样子、环境等,不变的是花的美丽,德国人爱美的心和分享美好事物的情怀) C、你们能用这个句式把刚才的话说出来吗?(出示课件): 变化是有的,变了,变了,变了„„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_没有改变,没有改变,没有改变„„ D、你们说的正是季老先生心里想的,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你对德国人种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有什么体会?大胆的说一说。 2、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们有没有把快乐或者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多指名交流) 小结:爱美是人的天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学会把美好的东 西给别人分享,别人快乐你也快乐,只要人人都献出美,奉献爱,那么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读到这里,课前我们提出的问题你明白了吗? 2、你心中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 预设:“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中的“堵”能不能换个词?如“堆”“种”等。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样的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命题的全面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2、结束语:德国人爱花,把花种给别人看,这种乐于分享和奉献的情怀就如同花儿一样美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把自己的花种给别人看”,把自己的书、思想、玩具„„和别人分享,那么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美和爱。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一首诗: 给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 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 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 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 我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如果你给我一滴眼泪 我就让你得到爱的阳光 让它温暖你那四季如冬的心 让快乐和幸福永驻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的心里 也在别人的眼里 板书设计: 分享和奉献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内乡县瓦亭镇闫湾中心小学:李海红 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内乡县瓦亭镇闫湾中心小学:李海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花是种别人看的》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学本课时,我紧扣本文教学重点和目标,结合文中“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重点词语,分析体会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结合实际生活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在设计课时,我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一主线,让学生形象认识德国街道上花团锦簇的景色。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创新: 一、整体感悟,层层深入 在教学中先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概括。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在引导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后,让学生找出德国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做法,让季老先生发出“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样的感叹。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在教学中采用边听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注意抓住了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实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东西吧!(指名自由交流) 是呀,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羡林老爷爷他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随着他认识一个爱花的民族吧!(板书:花) (课件)这里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有众多的城堡(新天鹅堡)„„总之,它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二、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这个民族指谁?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第一自然段。?(把画面停在街道画面上)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什么?原来德国人种花都是种给„„(补充板书课题──18、花是种别人看的、读题) 1.导语: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板书:家家户户、花朵都朝外开)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说说你刚才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似乎闻到了什么。 (4)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5)引读这段话,理解“山阴道”“应接不暇”并引导学生用“应接不暇”说话。 (6)有感情朗读(指名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并练背诵。师小结背诵方法。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8)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 (9)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板书:耐人寻味)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是的, 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 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四、总结全文,深化提高 爱美是人的天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学会把美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别人快乐你也快乐。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话:奉献一片绿叶,收获一片森林。奉献一滴水珠,收获一个海洋。只要人人都创造美、奉献美,那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美永驻你、我、他。 五、板书设计 1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家家户户我为人人 花奇丽耐人寻味 花朵都朝外开人人为我 在孩子的心田播撒美丽的种子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德国人爱花,所以家家户户都养花,用五颜六色的花装点自己的生活,不过他们的花,更多是种给别人看的,能够用自己的花去装点别人的生活,他们每家屋内只见花的背影,窗外却是芬芳满天。花种给别人看,这种做法颇耐人寻味,许多年过去了,他们的行为依然没有改变。读这样一篇文章,欣赏花香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德国人永久不变的美好情怀。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花团锦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理解词语,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和奉献。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和奉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学生质疑。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老先生写的文章《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归纳梳理。教师小结: 你们提出了问题,说明你们有一双会思考的眼睛,有一颗沸腾的心;但如果你们能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将来你一定可以成就自己的未来。 二、感悟德国人爱花之深切。自由朗读课文1、2自然段。 思考:你从那儿读出了德国人爱花的深切?学生汇报。出示课件: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琢磨:从哪儿看出德国人爱花之切,怎样读才能表达这种情感?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示课件: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读?师小结: 德国人爱花,家家户户都种花,德国人种花,都把花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自己在屋子里只能看见花的背影,但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是在为别人着想。如果置身于大街上,行人看到的景色该是什么样的呢? 三、领悟景色的美丽。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思考:置身于大街上,行人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出示课件: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德国鲜花充溢的大街。) 再次指导朗读: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鸣,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试着读一读。指导背诵2、3句。出示课件: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指导朗读。 指导背诵本段。(出示课件) 正是这样。,,花 眼花缭 乱 , 目 不 暇 接 。 每 一 家 都 是 这 样,,;,。师小结: 这样美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那我们再去看一看,时隔许多年,当季羡林老先生又踏进这个美丽的国度时,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四、体会多年后依然不变的美丽。自由朗读4自然段。出示课件: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思考:变化的是什么?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出示课件:(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变了,依然没有变。指导朗读。五、升华情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耐人寻味” 你从德国人的这一行为中琢磨出了什么?(德国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懂得奉献)师总结: 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但最美的不是无限美好的风光,是这个民族善于与人分享美丽、奉献美丽的精神,这是他们民族的精髓,是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也是我们应该播撒的。出示课件: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丽的天堂!《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一个奇特的民族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德国)美是分享 绝无仅有的景色 美是奉献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号考生杜玉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一、说教材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是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8课。本单元课文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父亲、树林和鸟》,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懂得美好的事物要与人分享的道理。 1、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内容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懂得分享,懂得奉献,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异国风情,受到德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本课难点的突破我准备借助多媒体课件从两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一是先让学生感悟德国奇丽的景色。二是让学生感悟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3、说教具准备: 课件、鲜花、生字词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我们班的女生多,他们大多都养过花,因此,对于理解本课内容有了很好的生活积累。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1、坚持以读为主。在朗读指导中做到“悟中读,读中悟”,培养语感,学生通过个别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集体读,默读,配乐读等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朗读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2、通过配乐想象和谈感受等形式,培养学生说话、想象能力。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相关语句并思考,列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复习引入——介绍作者——品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复习引入 我先让学生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复习本课的词语,这为学生品读课文做铺垫。接着通过提问题导入课文,我问学生你们家养花吗?你们家花都养在什么地方了?你们家的花是给谁看的?等问题引入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个奇特的民族就是 德国,然后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德国,这样学生就会对德国这个民族有了初步的印象。 (二)介绍作者 这一环节我采用找一位同学读一读课件中有关作者的资料。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印象。 (三)品读课文 这一环节我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方法教学。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遍课文,先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几次踏上德国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感悟德国奇丽的景色和奇丽的民族。 1、感悟奇丽的景色 首先我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这一句入手。作者说的“美丽”其中包含着美丽的花,接着就请学生自读课文,找找描写花之美的句子,引入第三自然段。文章第三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也是作者语言的精彩之处,所以在本段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同学们边听边展开想象。(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感受景色的“美丽”。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 (4)、接着我播放图片,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孩子们进一步感悟德国街头美丽的景色。 (5)、结合画面感受德国的美丽。在音乐声中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先引发学生想象,感受“美丽的景色”,再将这种“美”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学生熟读出美感之后,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就会感觉容易理解了,即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朗读感悟语言文字的水平。) 2感悟奇特的民族 为什么在德国能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呢?出示相关语句,紧接着请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德国人是怎样种花的?抓住“耐人寻味”请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在这个环节当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来谈体会,学生自然地就会想到这是人的一种美好的品质,从而由景色的美上升到人的美;也感受到了异域风情。 (四)总结全文 教师围绕“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总结全文。使学生再次感受“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这种美好情怀。) (五)布置作业 本节课我布置的作业是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这主要是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很简单,同时也精炼的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始终以读为主,用问题引路,我主要是抓住 关键句子,打开理解文本世界的窗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朗读,通过想象,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的理解文本。学生只有对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才能较好的解决问题。由此,学生较好的解决问题,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得到了培养。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班级:五4班执教老师:朱中振 教学目标: 1.品味“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异域风情,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PPT:感受德国风光。 2.导入课题。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认读生字词,重点识记“脊梁、莞尔一笑”。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哪句话能高度概括季老先生对德国的印象?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品读文中能体现景色之奇丽的语句。 (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的意思。) 2.品读文中能体现民族之奇特的语句。 (重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谈谈生活中你感受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四、感悟“花之梦”的意境美 当季老先生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德国后,他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 一个思乡的梦。他的梦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第25课《自己种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预习作业 班级:姓名: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遍,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弄懂意思。 jǐliɑnɡyìnɡjiēbùxiánàirãnxúnwâiwǎněryíxiào ()()()() 二、请查找作者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并简单摘抄。 三、按课文填空。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人如入,。 2、文中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句子是: 四、深入感悟: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在课文相关地方做批注。(也可结合课后习题的第3题。) 五、拓展。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事情,请你选一件最令你感动的写下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朱中振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我国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丽的风景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讲述民俗的同时,用最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民族风情,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自我感觉整个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过程比较流畅,重难点把握也比较到位。 为了让学生了解德国人种花的特别之处,我设计了抓住关键词“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词语,从而感受德国奇丽的景色。如:“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当这两个词语浮现在你眼前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然后出示图片,从而加深理解。如“应接不暇”,让学生采用回忆的方式,在《鸟的天堂》这篇文章里曾经见过,回想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从而引入本文,感受花之多、花之美。 如果说在教学“奇丽的景色”这部分内容是教师扶着学生在走,那么对“奇特的民族”的感悟则是把更多的学习权利交还给了学生。由扶到放,学生经历了一个扎实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特别是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时,学生想到了图书角,卫生值日等生活实际谈理解,感悟比较深刻。 纵观全程来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基本上有了落实。但还是有很多不足:在指导朗读上,齐读得比较多,效果不明显。如果让学生单个朗读,感情很容易流露出来。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没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后我要多研究方法,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这一堂课讲下来,收获很大,对自己的教学看得更加清楚了,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组的老师们能无所顾忌的指出我的问题,多提一些建议,让我的业务水平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花团锦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姹紫嫣红”等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三段。 3.品评课文的精彩语段,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懂得分享,懂得奉献。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懂得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人们爱美、创造美、分享美的小故事。 教学设计: 一、整体回顾课文。 1、播放各种花的图片,交流引入课题。 2、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最深的地方。。 二、寻找美丽,赏景察人,学习第2、3自然段。 根据学生所谈逐步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一)齐读,初步感知这句话的内涵。 (二)这句话讲了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中间用了分号隔开。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词语“目不暇接”。 (师: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令人——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令人—— 生活中,还有令你“目不暇接”的时候吗?) 想象情景,朗读此句,并小结板书:走在街上看别人的 (三)引读描写种花人在自己家里和街上看花的句子,体会种花人美好的情 怀,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师:他们奉献美。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请读: (出示课件: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 能看到花的背影。) *师:他们收获美。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读: (出示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啊! 学生读:(课件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 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种的花。) 三、感悟美丽,悟情析理,学习第4自然段 1、理解呼应前文的句子“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 (1)引导出示句子。 (师:是啊!德国人屋内看花只见背影,屋外看花姹紫嫣红。种花人那种如花一般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怀也一览无余,怎么不令人赞叹?有了这样的情怀,难怪四五十年后,当季爷爷又来到德国时,还会看到那不变的“美丽”。) (2)学生读此句。 (3)换词理解“堵”,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课件出示:许多年后,我又来到德国,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满了鲜花。 给“堵满了鲜花”的“堵”换个词?如“堆”“种”“挤”“塞”等。) Ⅰ、引导学生交流“堵”的精妙。 Ⅱ、再次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结合上文,理解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抓住“又”字体会,呼应前文。 (2)引读句子(师:所以当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说——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填空: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德国的变化真大呀!变了,变 了,变了。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是的,--------始终没有变,始终没有变。) 四、内化美丽,领悟升华,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寻味“把花种给别人看”的做法。 (师:德国人种花确实为了让别人看的。现在你明白德国人为什么这样种花 了吧?这才叫爱花的深切呢!板书:双箭头符号。就像一句诗里说的“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这种做法真是“耐人寻味”,你“寻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 学生边说边完成预设的板书,预设:创造、奉献、分享、美好、心中有他人,为他人无私付出„„)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悟到的理。 (1)、分组交流。(师:当你想到这些词句时,你一定还想到了在我们身边 这样美好的事吧!) (2)班级交流。 结束语:德国人爱花,爱得深切,就把花种给别人看。他们乐于分享与奉献 的情怀,不就像花儿一样美丽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把自己的花种给别人看”,把自己的食物、玩具、书、思想„„和别人分享,那么,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美和爱。一起读:“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板书: 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 在家时给别人看奉献美 ↑↓ 走在街上看别人的分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