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富神话”:从3万到125亿(一)
详细内容
临时工竞标当厂长
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严介和在江苏一所乡村中学做民办教师。那时,民办教师转正机会渺茫,课余时间,他开始琢磨怎么赚钱。他为砖瓦厂土坯提供防雨设备。
几番辛苦,严介和赚得3万元,成了村里最有钱的人。
1986年,执法部门取缔了严介和的家庭作坊,他托关系进了乡里的水泥预制板厂做临时工。严介和当然不是看上了临时工这份工作。当时,水泥预制板厂已连续亏损了数年,当地政府将其作为承包改制的样板,要在全乡公开选拔厂长。严介和没花多少时间就把工厂的情况摸了个底儿朝天,加上家庭作坊的经验和当过教师的口才,严介和通过竞标成为厂长,不久就扭亏为盈。
1992年,严介和注册了淮安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亏损是赚钱的开始
当时,大多数工程队都忙着拉盖楼的生意,严介和却盯上了由政府一手操办的基础设施建设。南京绕城公路是国家重点工程,严介和的小公司根本拿不到。在既没有关系又没有后台的情况下,严介和跑去打听有没有别人不肯干的工程,果真有3个造价29.4万元的涵洞没人干,不过经层层转包,接手至少要亏5万元。他毫不犹豫地签了协议,因为他知道,这个项目做好了,就能得到更大更好的项目。哪怕亏8万或者10万,也要做到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我们没有背景,只能用工程质量来打造金字招牌。开工前,严介和对他的手下说。
严介和与他的手下没日没夜地干,140天的工作量,他们只花了72天。工程指挥部的领导和专家去验收,每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工程的指挥长在验收后找到严介和,让他的公司承接指令性分包业务。在南京绕城公路工程中,严介和总共赚了800多万元。
一年赚110亿?
凭着在绕城公路工程中建立起来的信誉和口碑,严介和陆续承接了大量业务。1995年,严介和出资400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后来又组建成立了太平洋建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