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筑好你的“防火墙”(一)
详细内容
“邮件门”在沉默中爆发了,
可还有多少隐藏的冲突与危机你还没有意识到?
现在的风平浪静也许就是将来的危机四伏。
每天都有不同版本在上演
“五一我在美国休假,邮件门在当地的华人社区也传遍了。”刚刚度假回来的NEC通讯渠道总监高维杰说。
从EMC传到诸多外企,再传向海外,一封邮件就可以引发出如此大规模的杀伤力,邮件门现象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
“这种现象其实在外企非常普遍。”高维杰举了一个他以前所在的一家外企的例子:一位6级员工得到提升,成了另一位8级员工的顶头上司。这位级别高的员心生不满,便写了封邮件发给上司,并抄送给老板。结果也是闹得双方兵戎相见,甚至惊动了大老板。
邢锐是一家外企的销售总监,公司实行矩阵式管理,一有新项目上马,他经常要从不同部门抽调骨干组成临时项目小组。一次,他请技术部同事协助项目,却遭到总部技术总监的强烈反对。技术总监连夜给他发了封义正词严的邮件,并抄送给中国区老板,声明技术部是为公司服务,不是为某个人的项目服务,甚至上纲上线到公司文化高度。邢锐也不甘示弱,两人卷入了一场E-mail的唇枪舌剑。
其实,不仅是外企,每天都有不同版本的邮件门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上演。Sandy是一家民营教育机构的市场经理。老板脾气暴躁,个性强势,对下属也是颐指气使。Sandy被派到武汉出差两个月负责一个项目,其间老板总是朝令夕改,任何一笔费用无论大小都得请示老板,Sandy被折磨得够呛,她想做完这个项目就辞职走人。可没等到那一天,矛盾已经爆发了,她给老板发了封辞职信,彻底摊牌,项目也中途夭折。离开后的Sandy在自己的个人blog真实地记录了这一段打工故事。
在这个管理扁平化的年代,普通员工、经理和老板一样,各自占据着一个邮箱地址,一个MSN或个人blog,每个人都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无论你职位是高是低,每个人都离政治中心如此之近,危机也就随处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