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生物社会行为导学案
详细内容
黄各庄中学 八 年级 生物 教学案
课 题5-2-3 社 会 行 为 辅备人课时序号
学习目标1.描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培养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成功的科学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4.初步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1.信息交流的意义。 2.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难点预测探究蚂蚁的通讯。
课前准备课前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各种社会行为的视频资料。
引入新课
课前让大家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这些动物取食行为
都相同吗? 其中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把你的观察结果说一说。
像蚂蚁这样的小动物过着群体生活,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这样的动物还有 、 、 、 等。但并不是所有群体生活的动物都有社会行为。怎样判断一种动物是否具备社会行为呢?下面我们以白蚁为例探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合作探究
1.观看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观看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⑴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① , ;② , ;
③ , ;④ , 。
⑵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
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2.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
3.探究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方式
⑴讨论: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实现分工合作的条件是什么?
⑵观看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发出叫声的录像。问题:
①黑长尾猴发现不同敌害时叫声相同吗?
②听到同伴的叫声,其它黑长尾猴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③黑长尾猴结群生活有什么好处?
⑶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动物群体中个体间进行信息交流都有哪些方式?
⑷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4. 探究蚂蚁的通讯
⑴提出问题:
⑵作出假设:蚂蚁是靠 传递信息的。
⑶拟定计划,进行探究
提示:1.饲养蚂蚁时应注意些什么?
2.观察蚂蚁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态哪个效果好?
3.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
⑷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⑸表达交流
总结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达标检测:
1.在狒狒的群体中等级的排列次序是据 、 、
和 的不同。
2.在动物群体中进行信息交流时可以通过动物的 、 、 传递信息。
3.为让一只刚出生不久便失去“母亲”的小猪活下来,让另一只正在哺乳的母猪喂养,往往先在该小猪身上抹上这头母猪的尿,否则母猪不会喂养它,这实际上是动物之间的一种
,尿起了 的作用,从获得途径来看该母猪的种行为属于 。
4.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有( )
A. 在同一片森林筑巢的喜鹊 B. 个体户在河边养的一群鸭
C. 一群南飞的大雁 D. 一块稻田里的所有青蛙
5.下列关于狒狒群体中的首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冠军”优先享有食物、配偶和选择筑巢场地
B. 其它成员对它表示顺从,对它的攻击不反抗
C. 对群体不承担任何责任 D. 在群体中是个体最大、力量最强、最凶猛的
6.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生物与环境成为统一的整体,是由于( )的存在。
A.物质流和信息流B.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C.能量流和信息流D.物质流和能量流
7.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 蜜蜂的舞蹈动作 B.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 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8.在一群猴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出现猴A优于猴B,猴C优于猴A,猴B优于猴D,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应该是〔 〕
A.猴A;B.猴B;C.猴C;D.猴D。
9.下列这些动物的行为中,都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一组是( )
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 ②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③蚂蚁相互碰触角
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⑤遇到猎豹追捕,瞪羚会急转弯 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
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⑤。
10.传说当年项羽和刘邦决战,兵败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
想一想:刘邦手下的军师是怎样使蚂蚁聚在一起,并围成这五个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