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铁路学校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教案《海燕》
详细内容
张掖铁路学校
新课程改革研讨观摩课教案语文组 张晓军【备课时间】:2005、3、27【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德育目标: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2、理解“海燕”精神的内涵,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2、提问法。3、练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CAI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诗歌?或者你喜欢诗歌的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但是可能有一些同学对散文是情有独衷,是因为散文不仅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如果我们要饱览这两种眼福,怎们办呢?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同学们说:哪一种文学样式?(散文诗)今天我们就走进【板题】: 海燕高尔基去感受这一文学样式。二、作者简介。(投影,并请一位同学朗读。)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着有《高尔基全集》。著名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代表作《母亲》。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范读。要求: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去感受你听到了什么。提问: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哪些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理出文章中表现的主要形象。)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求: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提问:用一个词语概括海燕的精神内涵。(答案可能有:临危不惧、高傲、勇敢等)四、自主、合作、探究。(一)品析作者用词的准确性。1、刚才我们已经在文中画出了描写海燕的句子,下面请同学们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能够突出海燕精神的关键词。提示:高傲、勇敢、冲、渴望等。【板书】:对 比(二)理解象征意义。通过阅读课文,同学们都发现作者对海燕等形象的感情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要借助于写作背景。(投影写作背景):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它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他在1906年写的《暴风雨之前》中引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作结。 1、提问:在作者的笔下,海燕和海鸥、海鸭、企鹅各有什么代表意义?提示:海燕:革命先驱海鸥、海鸭、企鹅:不革命者暴风雨:革命风暴2、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提示:象征3、理解诗歌不能局限于一种手法。高尔基的《海燕》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抛开时代背景,你能赋予“海燕”什么新的象征意义?(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五、课堂练习。请你仿照句子说一段话。例:假如我是(海燕),我将对(海鸥)说(收起你对暴风雨的恐惧吧),因为(生命本身不同寻常,所以不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阳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风雨,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句式:假如我是( ),我将对( )说( ),因为( )。【作业】: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板书设计】:(不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