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溶解现象》期末复习提纲
详细内容
九年级《 溶解现象》期末复习提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性质:①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与水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所以可以撒盐融雪
②酸、碱、盐溶于水,溶液导电(因为电离产生离子)。蔗糖、酒精溶于水溶液不导电;
③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CaO与水反应溶液温度也升高),
NH4 NO3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乳化:本来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在某种物质的作用下,形成乳浊液的现象。洗洁精能使食用油在水中乳化,所以可以用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①加水②升温
2、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大;_______________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NaCl;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a(OH)2 。
4、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分离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5、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气体,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
6、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溶液加水稀释或蒸发水浓缩时,溶质质量不变:M前×a% =(M前±水)×b%
规律: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加倍,所蒸发的水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半,所加的水等于原溶液的质量。
7、往溶液中加溶质时要注意: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都增加;②所加固体能否完全溶解(看溶解度大小); ③能否与水反应(如CaO、CuSO4都会反应消耗水),如:温度不变时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则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变小,而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8、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S)与质量分数(a%)的关系(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无关)
① S> a ② a% = S÷(100克+S)×100%
9、将A克某物质溶于水形成100克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可等于A%,可大于A%,也可小于A%.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等于A%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