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复习(第1课时)
详细内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中山外语学校教师教学设计文本
课题溶液复习(一)
教学
目标1、能说出并会辨析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等基本概念。
2、弄懂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网络的建构,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4、提高学生对表格、图形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对溶液概念、饱和溶液、固体物质溶解度等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容易混淆,未能形成知识系统,对表格、图形中所给信息的理解、分析不到位,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以期对上述概念及信息加工能力能有所巩固和提高。
教学材料课件、学案
教 学 过 程
情景导入:
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
问你能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新授:
一、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二、考点过关: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考点过关】的练习题,老师巡视课堂,观察解答情况。
三、师生交流,归纳总结:(以练习题为载体,分析题目考查知识点,对该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考点1溶液的形成
归纳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归纳2:判定溶液中溶质、溶剂的方法是(课本28页)
针对性练习:说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盐酸________ (2)75%的酒精________ (3)硫酸铜溶液________
(4)将食盐和少量氯化钾溶于水后的溶液_________ (5)大理石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________
考点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归纳1:溶液按照是否可以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它们相互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强调:改变温度使二者进行转化时,上述结论不是对所有物质都适用。像氢氧化钙这种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恰好相反。
归纳2:结晶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思考】“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分别用了哪种结晶方法。
考点3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归纳1: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1)一定温度(2)100g溶剂(一般指水)(3)饱和状态(4)单位:克
归纳2:曲线的含义(点、交点、走向)
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一定温度下,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交点表示一定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曲线走向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归纳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是压强和温度
【思考】用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如何解释“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
四、课堂小结、当堂测试
1、请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网络图或自建本单元知识网络图。
2、学生完成学案中的随堂检测题,老师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