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九年级化学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模式。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过程,提升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整理、运用、总结的能力。本节复习课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再次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金属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3.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简单的金属回收处理,并归纳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1. 在学案思考、交流、讨论过程中, 学生形成对知识总结归纳的习惯和概括能力。
2. 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2. 归纳出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引入】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活动性顺序第一课时的内容,知道了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这些反应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把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及考点的运用进行学习并总结归纳。
【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提问】请同学回顾上一节的知识并回答学案中[知识回顾]的内容

【板书】
氧气
△:金属+ 酸

学生代表回答,学生完善学案中的答案:
1、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H前)+ 酸
盐+氢气 ③金属+盐溶液
新金属+新盐
2、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回忆巩固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
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提问】金属的这些化学反应的程度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
【过渡】对,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今天我们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学习如何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讨论】:如何判断Mg 、 Fe的活动性顺序?写下你的设计方案。

【反馈】请学生代表上台写下方案

【分析】分析学生的方案
【提问】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一般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思考并归纳。
【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一般有:
(1)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2)利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来判断;
(3)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
【思考】如何判断Fe 、 Cu 、 Ag的活动性顺序?
写下你的设计方案。

【分析】分析学生的方案

【提问】利用金属与盐反应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一般如何选择金属和盐溶液?


【中考演练】
1.(09黔东南)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
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
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
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
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回答:金属活动性顺序

讨论,并在学案中写下设计方案
学生代表上台板书

思考,学生代表回答

聆听 领悟

思考、作答
学生代表回答

聆听 领悟


思考、解答、学生代表
回答:
①将Fe、Ag 分别加入到 CuSO4溶液中;
②将Cu分别加入到FeSO4、AgNO3溶液中;


思考、归纳并回答:
利用金属与盐反应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般方法:选择中间金属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选择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反应。
思考、练习
回答:A领悟

1: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的过程,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2:学生学会利用金属与盐反应时一般如何选择金属和盐溶液

3:通过中考题目,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
二、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
【过渡】除了懂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这外,在中考中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也是重要考点。
【考点归纳】
工业废水常含有AgNO3、Cu (NO3)2等重金属元素化合物,如果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及浪费,一般的处理方法:加入 ,使金属Ag和Cu完全置换出来。
【板书】二、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
【典例】
(2012江苏徐州)(6分)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和硫酸铜,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方案,用来回收金属铜并得到硫酸锌晶体,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方法是 。
(2)固体A的成分是 。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步 骤③中加入的B物质是 。
【反馈、分析】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分析答案。


【思考】以上的流程图中回收金属的步骤有哪些?
【归纳】流程图中回收金属的一般步骤有:
预处理(溶解、过滤等) 加药品反应(过量)
处理过量的药品 得到产品(过滤、结晶等)
聆听、领悟

思考、回答
领悟
思考,作答

学生代表回答
聆听、思考、领悟

思考、归纳并回答

聆听、思考、领悟

1:通过对工业废水的简单介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2:以中考题为典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应用知识和中考的考查方向

3:通过先练习,再根据题目分析归纳并总结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三、总结
作业【提问】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整理】
1: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1)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2)利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来判断;
(3)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
2:学会利用金属与盐反应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选择中间金属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选择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反应。
3:学会流程图中回收金属的一般步骤:
预处理(溶解、过滤等) 加药品反应(过量) 处理过量的药品 得到产品(过滤、结晶等)

【作业】完成学案中的[课后提升]


知识整理,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1: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2:再一次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点

3:通过[课后提升]中的中考题,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并熟悉中考的考查方向和考查方式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氧气
△:金属+ 酸

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二、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两个考点:1、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2、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这两个考点运用的知识都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及课后的思考,获得反思如下:
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1、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
即掌握和巩固了考点的知识,又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2、通过先练习考题再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学生从点到面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整合知
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通过自己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更加透彻。反馈在学生作业[课
后提升]中,大部分学生的做题思路清晰,答案准确率高。
4、课堂上请学生讲解思路、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次数比较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
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由于长期的积累,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较好。
5、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活动汇报成果时,没有采用学习小组长汇报成果,
而是采用点名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面更广,避免有学生没有有效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这对教学中的全体性很有必要。
二、不足之处
1、进行堂上练习,这对及时反馈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非常有必要,而本节课的堂上练习较少,大部分在[课后提升]中完成。这是本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设计中应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化学的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把知识运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课在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学习中有进行有关生活、生产中问题解决的教育教学。但本课总体与生活的联系较少,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总体上,本人认为这是一节温暖的实效复习课。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引入,也没有流连忘返的结尾,但课堂气氛融洽,师生的情感交流真挚;虽然不足之处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成长,收获了过程,也收获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