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九年级语文教案>《孤独之旅》第二课时导学案

《孤独之旅》第二课时导学案

详细内容

《孤独之旅》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品味小说的环境描写,能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感受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难点: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放鸭之旅即是孤独之旅。讲述了杜小康从茫然恐惧、害怕孤独到不再恐惧,坚强的心路历程。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杜小康的孤独:离开家、伙伴、母亲的孤独;空旷浩茫的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的孤独;心灵寂寞的孤独。今天我们换个角度去感受杜小康的孤独。
二、“鸭群”的作用
1、放鸭之旅即是孤独之旅。可见鸭群在文章中的重要性。鸭群孤独吗?杜小康的坚强心路和鸭子有怎样的联系?
2、找有关鸭群的环境描写,批注你的感受。
3、明确:鸭群 杜小康成长的借助。(重点讨论鸭群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失学后,放鸭是生活的全部。
孤独中,鸭群是伙伴、是心灵的安慰。
风雨中,护鸭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鸭下蛋,甘苦中的喜悦,是人生的成果。
二、引读“芦苇荡”21.24.25段。
(重点讨论烘托了杜小康怎样的心情)
1、一读一评。
2、明确:芦苇荡 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三、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自学“暴风雨”一段。
1、自读,批注
渲染了――的气氛
烘托了――的心情
推动了――的发展
为下文――做铺垫
2、交流讨论。
1、――气氛。哪些词你可以感受到――的气氛?心情呢?(相机训练朗读)
2、这场暴风雨和杜小康的坚强有什么联系?
3、小结。完善批注。
四、小结。今天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再次感受了杜小康的心路历程。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不同角度去看一部小说,既能够深入,又很有趣。
五、拓展与作业
关于“孤独”的名句,收集,表达。

板书设计:
渲染了――的气氛
烘托了――的心情
推动了――的发展
为下文――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