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生物教案>2013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

2013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

详细内容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复习指要:
常见植物: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藻类植物 主要特征:大都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
经济意义:释放氧气,可供食用、药用、鱼类饵料
常见植物:墙藓、葫芦藓、地钱等
孢子植物 苔藓植物 主要特征: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茎、叶分化,有假根
经济意义:可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植物:蕨、肾蕨、卷柏、满江红等
蕨类植物 主要特征: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
经济意义:可供食用、药用、可作绿肥和饲料、可形成煤
种皮
菜豆种子 胚芽
胚轴
胚根
种子结构 子叶:两片
果皮和种皮
胚乳
玉米种子 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一片
特征: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常见种类:松、柏、杉、银杏、苏铁等
特征: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常见种类:牡丹、桃、杨树、小麦等
典例解析:
例1、用烧杯装一些活水绵和清水,然后放到黑暗的环境中,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些水绵( )
A、生长正常 B、停止生长 C、全部死亡 D、生长得更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水绵营养方式和光合作用知识的理解。水绵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植物。水绵在黑暗的环境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活,过一段时间水绵就会死亡。
答案: C
例2、芳芳做《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时作了如下记录,小组讨论中,洋洋指出芳芳的记录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找出芳芳的下列记录中错误的一项( )
A、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B、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胚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构成
C、玉米种子有胚乳,菜豆种子没有胚乳
D、菜豆种子有子叶,玉米种子没有子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上的异同,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要重点比较记忆。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都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构成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无果皮
玉米种子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有果皮
由上表可知,玉米种子也有子叶,只不过玉米种子的子叶只有一片,很薄,不易分辨而已。所以答案D错误。
答案: D
例3、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果皮存在的重要意义是( )
A、保护了种子 B、储存了营养
C、萌发较快 D、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解析: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的果皮对种子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种子不易受到损伤,因而种子的存活率高,繁殖后代的几率高。这是地球上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繁盛的根本原因。
答案:A
基础训练:
1、下列植物中属于单细胞藻类的是( )
A.海带 B.紫菜 C.水绵 D.衣藻
2、藻类植物是一类低等植物,其原因的是( )
A.主要生活在水中 B.可进行光合作用
C.无根、茎、叶的分化 D.植物体都很小
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中湖水、江水泛起绿色,是因为( )
A春天气温升高,岸边苔藓植物生长旺盛,有些苔癣植物流到湖水、江水中
B春天降水增多,空气中含水量升高,因而出现发霉现象
C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命漂浮在江水、湖水中
D春天的天空格外明媚,岸边树木花草也长出了绿叶;江水、湖水格外绿
4、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下列可以作为其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 )
A.苔藓  B.铁线蕨  C.水绵  D.卷柏
5、苔藓植物假根的功能是( )
A.吸收水分  B.吸收有机物  C.固着  D.吸收无机盐
6、下列蕨类植物可供我们食用的是( )
A.卷柏 B.满江红 C.铁线蕨 D.蕨
7、肾蕨地面以上的部分是植物体的 ( )
A.茎和叶 B.叶 C.茎、叶、根 D.叶、果实
8、形成地层中煤矿的是 ( )
A.远古时期的苔类 B.远古时期的藻类
C.远古时期的蕨类 D.远古时期的被子植物
9、下列各类植物中,不具有输导组织的是( )
A 、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0、下列哪一种植物能生活在干旱而贫瘠的土壤中( )
A、葫芦藓 B、松树 C、地钱 D、蕨
11、下列不产生种子的是( )
A.卷柏 B.桃 C.侧柏 D.松
12、下列哪项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
A.都是多细胞植物 B.都没有根、茎、叶器官的分化
C.大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D.都不产生种子
13、与桃树相比,松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A.果皮内有种子 B.没有果皮,种子裸露在外面
C.终年常绿,永不落叶 D.松果是有果皮包着种子的果实
14、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
A、胚芽 B、胚乳 C、胚 D、子叶
15、下列结构不是胚的组成部分的是( B )
A、胚芽 B、胚乳 C、胚根 D、子叶
16.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之处为( )
A.最外面都是种皮 B.子叶的数量
C.都有胚乳 D.胚的构成
17.观察种子结构时,发现子叶是连接在( )上的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胚乳
18. 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贮藏于( A )
A.子叶 B.胚乳 C.胚轴 D.胚芽
19. 我们吃的面粉主要来自于小麦种子的( )
A.胚乳 B.子叶 C.胚芽 D.胚轴
20. 已剥壳去皮的一粒花生米,是花生的( )
A.种子 B.果实 C.胚和子叶 D.胚
21.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后,在纵切面上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的结构是( )
A、胚乳 B、子叶 C、胚芽 D、胚
22. 下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纵剖面图,据图回答问题:

(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 [ ]和胚,胚都由四部分组成: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 ]。
(2)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相比,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 ,子叶只有 片。
(3)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 ] 中,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 ] 中。
提高训练:
23、植物进化过程中,最初出现根、茎、叶的分化,且具有输导组织的植物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24、1945年夏,一架横渡太平洋的客机不幸中途失事,乘客们纷纷跳伞落在一荒无人迹的岛上。人们从浅海中捞取藻类植物充饥而得以生还,想想他们最可能吃的是下列的什么藻类( )
A小球藻和衣藻 B衣藻和硅藻 C水绵和衣藻 D海带和紫菜
25、下列细胞中,不能形成生物体的是( )
A.芽孢 B.受精卵 C.精子 D.孢子
26、下列哪种植物是无花植物( )
A.无花果 B.卷柏 C.侧柏 D.仙人掌
27、下列各组生物中,两种生物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最相似的是( )
A、墙藓、蕨 B、水绵、水稻 C、海带、雪松 D、白菜、紫菜
28、人们常把一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栽在花盆里供观赏,我们应该把这些盆栽植物放在什么地方?( )
A、阳光下,经常浇水 B、阳光下,保持干燥
C、背阴处,经常浇水 D、背阴处,保持干燥
29、松树与桃树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B、都有果皮
C、都有六种器官 D、都能产生种子
30、松树上结的“松果”是松树的( )
A、果实 B、种子 C、胚 D、胚乳
31、用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水中,无茎、叶分化的是 。
(2)生活在阴湿环境,依靠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 。
(3)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能用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 。
(4)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一)
复习指要:
适量的水分
环境条件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种子完整,有活力,且不在休眠期
子叶(或胚乳) 提供营养,后脱落
胚芽 茎和叶
胚轴 连接根与茎的部分
胚根 根
发芽率:萌发种子占全部被测种子的百分数
成熟区: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保护生长点
幼叶 叶
芽轴 茎 枝条
芽原基 侧芽

无机盐:氮、磷、钾等
有机物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例1、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B、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水分、土壤和温度 D、阳光、水分、土壤、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解析: 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分的作用在于溶解各种营养成分并转运至胚芽、胚轴、胚根;空气中的氧气保证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适宜的温度能保证种子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阳光和土壤是种子萌发成幼苗后所必需的,幼苗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需要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种子萌发时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本身,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例2、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经济作物,可以达到提前播种,提前收获的目的。从种子萌发考虑,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持水分 B、提供氧气 C、提高温度 D、防治病虫
解析:塑料大棚既可以保持水分,也可以提高温度,但从种子萌发的条件考虑,主要作用是提高温度。
答案:C
例3、在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伸长的是( )
A、根冠和生长点 B、根冠和伸长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 D、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析:使根不断伸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细胞数目增多,二是细胞长度增加。在根尖的四部分中,分生区的细胞可以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伸长区的细胞能不断伸长,使长度增加。
答案:C
基础训练:
1. 种子萌发时需要的三种外部条件是( )
A. 适量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B.适量的水分 适宜的肥料 足够的空气
C.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阳光 足够的空气 D.土壤的覆盖 适量的水分 合适的温度
2.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满足所有环境条件后,一些种子仍不能萌发,其原因在于( )
A. 没有适量的水分 B.种子自身条件不具备
C. 没有适宜的温度 D. 没有充足的空气
3. 子叶的作用是( )
A.发育成幼叶 B.发育成茎和叶
C.保护胚芽、胚轴和胚根 D.储存养料、为胚转运营养物质
4.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来自种子的( )
A、胚芽和胚乳 B、胚芽或胚根
C、子叶或胚乳 D、子叶和胚轴
5.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选出了1000粒玉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有40粒种子未发芽,这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 )
A、4% B、40% C、9.6% D、96%
6.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B )
A、胚芽 B、胚根 C、子叶 D、胚轴
7.下列有关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胚根发育成胚 B.子叶发育成叶
C.茎主要是由胚芽发育而成 D.胚乳的营养供胚形成时用
8. 根的伸长主要是由于( )
A.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 B.伸长区细胞不断地伸长
C.根尖所有细胞的生长 D.分生区细胞的分裂, 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9.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10.用肉眼观察幼根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白色的“绒毛”,它是( )
A. 根毛 B. 根尖 C.侧根 D. 不定根
11.下列结构中发育成主干的是( )
A. 侧枝上的芽 B. 种子中的胚芽 C. 种子中的子叶 D. 种子中的胚轴
12.用以下三种水:①蒸馏水②河水③稻田中的浑水,分别培养同样大小的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幼苗的高度可能是( )
A. ①最高 B. ②最高 C. ③最高 D. 三者一样高
13.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进行的是( )
A. 从周围吸收营养物质 B. 从周围环境吸收水
C.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D. 胚轴伸长,发育成茎
14. 在距地面一米的杨树干上作一个记号,10年后,再测量,则该记号距地面的距离是( )
A. 大于一米 B. 小于一米 C. 等于一米 D. 无法测量
15. 把大米种到地里,没有长出水稻,原因是( )
A.土壤温度太低 B.土壤潮湿不够
C.种子的胚已破坏 D.阳光不够充分
16.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下列哪种外界条件对菜豆种子的萌发没有直接的影响( )
A.光线的强弱 B.水分的多少
C.温度的高低 D.氧气的有无
17. 种子萌发时需要空气,其根本原因是( )
A.种子在不停地吸收水分  B.种子在不停地提供养料
C.种子在不停地进行呼吸  D.种子在不停地运送养料
18.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种子提早出苗的原因是( )
A.保湿、保温,有利于萌发 B.防止害虫危害
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19.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结果,请根据表格的资料和你的学习实践,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结果
1不放水,置于温暖处未萌发
2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萌发
3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未萌发
4放过量水,使种子淹没于水中,置于温暖处未萌发
(1)实验中,共构建了几组对照实验?
(2)如果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氧气,应该选择 号瓶和 号瓶进行照实验。
(3)从2号瓶和3号瓶的对照实验结果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1号瓶和2号瓶的对照实验结果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基础上,该如何设计探究方案?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二)
复习指要:
花柄
花托
萼片
花瓣
花药(内生花粉)
花丝
柱头
雌蕊 花柱
子房壁
胚珠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柱头上的粘液刺激落在其上的花粉萌发出花粉管
2、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
3、花粉管末端破裂,其内的精子释放出来
4、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后萼片、花瓣、雄蕊、柱头、花柱 凋落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受精卵 胚
典例解析:
例1、绿色开花植物在开花之后,必须要完成哪两项主要过程后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
A、开花和传粉 B、传粉和受精
C、开花和受精 D、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解析:开花、传粉、受精、形成果实和种子是四个连续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必须在前一个过程完成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个过程。据题“开花之后”,应是传粉、受精,所以可排除A、C,而D显然与题意不合。
答案:B
例2、一朵被害虫咬过的桃花不能结出果实,那么被虫咬去的结构是( )
A、花被 B、花冠 C、雄蕊 D、雌蕊
解析: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来的。如果没有结果,被害虫咬去的一定是雌蕊。
答案:D
例3、在白粒的玉米果穗上,夹杂着一些黄粒,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穗状花序上有两种花
C、花粉品种不同 D、子房发育程度不同
解析:在玉米授粉时,有不同品种的花粉落到了白粒玉米的果穗柱头上,形成了两种颜色不同的果实。
答案:C
基础训练:
1、花是由 发育来的。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 和 。
2、传份是指 从花药里散放出来,落到 上的过程。
3、受精是指 与 相融合的现象。受精完成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相续凋落,只有 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4. 花的主要功能是( )
A、吸引昆虫 B、分泌花蜜 C、产生果实和种子 D、供人们观赏
5、花粉和胚珠分别存在于( )
A、子房和花药 B、花药和子房 C、花丝和花柱 D、花丝和子房
6. 花粉管进入胚珠的路线是( )
A. 珠孔→柱头→花柱→子房 B. 柱头→子房→花柱→珠孔
C.柱头→花柱→子房→珠孔 D.柱头→花柱→子房→珠被→珠孔
7. 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向日葵的子粒也常出现空瘪,其主要原因是( )
A、开花不正常 B、传粉不足 C、受精作用不充分 D、子房和胚珠发育不好
8、 果实中种子的多少取决于( )
A.卵细胞的数目 B.精子的数目 C.子房数目 D.胚珠数目
9. 一朵桃花,经传粉、受精后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不会凋落的结构是( )
A、花瓣 B、 萼片 C、雄蕊 D、子房
10. 我们吃的玉米是由下列哪一项发育来的( )
A、子房壁 B、 花托和子房壁 C、花托和胚珠 D. 胚珠和子房壁
11. 下列食物中属于果实的是( )
A.花生仁 B.南瓜籽 C.葵花籽 D.西瓜籽
12.描述花生果实的谚语中所说“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依次指的是( )
A.果皮、种皮、胚 B.果皮、种子、胚
C.子房、种子、胚 D.果实、种皮、胚
13. 人工辅助受精的好处在于( )
A.增加产量 B.加速果实发育
C.减少虫害 D.防止品种变异
14. 下图为子房结构与受精过程图,请据图回答:
(1)花粉落到柱头上,受到粘液的刺激,就开始萌发
生出[ ] 。它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
达 ,并释放出精子。
(2)随后,精子与[ ] 融合,形成受精卵,
将来发育成 。
(3)受精完成后, 发育成种皮; 发
育成果皮;整个 发育为种子;整个 发育为
果实。
提高训练:
15. 从市场上买回的茄子,其果柄一端被几片带刺的像叶一样的结构包裹着。这是茄子花的哪一部分存留下来的( )
A、花萼 B、花冠 C、叶片 D、子房
16. 一朵花就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则这一朵花中( )
A、一定要有雌蕊 B、一定要有雄蕊
C、一定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 D 、一定要有花瓣
17. 在生物学上,果皮是指( )
A. 水果的皮 B. 子房发育成的部分
C. 果实最外侧的部分 D. 果实中由子房壁发育成的部分
18. 如果雌蕊的柱头没有受粉,则( )
A、子房的发育非常缓慢 B、子房会发育成果实,但不能形成种子
C、子房不会发育 D、形成的种子没有胚的结构
19. 如果在开花前,把桃花甲去掉雄蕊,把桃花乙去掉雌蕊,连同桃花丙,都用塑料袋分别罩起来,扎好袋口,其结果是( )
A. 甲能结实、乙不结实、丙能结实 B. 甲不结实、乙能结实、丙不结实
C. 甲不结实、乙不结实、丙能结实 D. 甲、乙、丙都不结实
20、生活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在白色玉米果穗上夹杂着一些黄粒,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昆虫传粉 B.白色玉米的花粉传到了黄色玉米上
C.品种退化 D.黄色玉米的花粉传到了白色玉米上
21、黄瓜和南瓜的花朵数都不会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不结果的花中没有雄蕊和雌蕊
B、不结果的花与生殖无关
C、黄瓜和南瓜的花在自然环境中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D、黄瓜和南瓜的花分为雄花和雌花,雌花是不会结果的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复习指要: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使植物体硬挺、舒展
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有大量根毛)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
茎不断长粗的原因: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新的
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叶肉
叶脉
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
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典例解析:
例1、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理因素是( )
A、水 B、阳光
C、土壤 D、温度
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在沙漠地区水分成为制约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沙漠地区的植物根系发达便于深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同时叶片较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答案:A
例2、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一般植物叶片上表皮的气孔总比下表皮的少,这是因为( )
A、上表皮的气孔少可以减少氧的散失 B、上表皮的气孔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C、下表皮的气孔多可以加速水的散失 D、下表皮的气孔多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解析:由于阳光的照射,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失。若上表皮的气孔多于下表皮,水分散失较快,在缺少水分的时期,对植物生长不利。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叶片的结构趋于合理,上表皮气孔少,有利于适应干旱的环境。
答案:B
例3、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降低光合作用 B、降低蒸腾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方便人们栽种
解析:植物在移栽过程中总会损伤一些幼根和根毛,导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为了减少叶片大量蒸腾掉水分,要剪去一部分枝叶,从而保证水分吸收和消耗间的平衡,防止植物萎焉。这也是人们常常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以及对移栽的植物进行遮光的原因。
答案:B
基础训练:
1、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将影响到植物的 和植物的 类型。
2、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其上有大量的根毛,这大大增加了根吸水的 ,提高了根的吸水效率。
3、叶片的结构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4、水分和无机盐是由 运输的,其方向是 。
5、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小,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土壤
6、下列植被类型中,所生长的植物最耐旱的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 D、荒漠
7、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一会时间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
A、筛管 B、导管 C、形成层 D、筛管和导管
8、在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正确的切叶方法是( )
A、缓慢地切下 B、迅速地一次切割
C、迅速地来回拉切 D、缓慢地来回切拉
9、水分吸收的主要部位、运输的通道、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根毛、导管、气孔 B、气孔、根毛、导管
C、根毛、气孔、导管 D、表皮、叶脉、气孔
10、将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放入装有70℃温水的烧杯中,发现叶片的背面冒出的气泡比正面多,这说明( )
A、叶片背面的组织细胞排列疏松 B、叶片正面有角质层,背面没有
C、叶片背面的气孔多于正面 D、叶片背面的叶脉多于正面
11陆生植物的气孔多分布下表皮,其重大意义是( )
A、可加快水分的蒸腾 B、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C、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D、利于氧气逸出叶片
12、使叶片呈现绿色的结构主要是( )
A、上表皮 B、下表皮 C、叶肉 D、叶脉
13、移苗时根部带土是为了( )
A、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B、避免伤害生长点
C、避免伤害根冠 D、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
14、正在结西瓜的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15、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16. 在炎热的夏天,树林里空气潮湿、凉爽宜人,这是由于植物进行( )的结果。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输导作用
17、阔叶树在秋天落叶最主要的原因是可使树木( )
A、减少水分吸收 B、减少蒸腾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减少无机盐的吸收
18、大面积植树造林的意义是( )
A、保持水土,防止流失 B、降低本地区空气温度
C、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D、以上都正确
19、植物体吸收水分到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主要经过四步:①根吸收水分 ②通过气孔散发到空气中③通过导管输送到叶④水分化为水蒸气。其正确的顺序应该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20、双子叶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它的茎内具有( )
A、形成层 B、伸长区 C、木质部 D、韧皮部
提高训练:
21、下图中不能表示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是( )
A、 大气 B、 植物

植物体 地表 地下水 地表 大气
C、 大气 D、 大气

植物体 地下水 海洋 地下水 河流、湖泊 海洋

地下水
22.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葡萄,甲地的葡萄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葡萄的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见下表:
甲地乙地
白天33℃33℃
晚上12℃25℃
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推理:
(1)昼夜温差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昼夜温差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复习指要: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
条件:光
场所:叶绿体
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表示式:二氧化碳 + 水 淀粉(贮存能量)+ 氧气

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意义 其他生物基本的食物来源
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在农业上的应用:合理密植
细胞水平: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器官水平:种子等器官的大部分成分
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
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
过程叫呼吸作用。
反应式: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森林:人均森林面积少且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乱砍滥伐,
草原: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典例解析:
例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变成蓝色的那部分叶片切下一细条,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内变蓝的部位是( )
A .上、下表皮 B. 导管 C. 叶肉 D.叶脉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在叶片中,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所以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最初主要积累在叶肉细胞中,这就可以用淀粉遇碘变蓝来检验。了解这点后,用显微镜观察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寻找目标了。
答案:C
例2、夏天的中午,光合作用不强,其原因是( )
A .叶片萎缩 B. 叶蒸发水分过多
C. 叶绿素被破坏 D.气孔关闭
解析:夏日的中午,由于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这就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大减少,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点评: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变化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很多,如:光照的强度和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水分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既是多方面的又是综合地起作用,在考虑某一种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还要注意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答案:D
例3、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夜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
A .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 光合作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夜间进行
C. 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照的时候才能进行,所以,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时刻都在进行着。白天阳光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远不够光合作用利用,植物还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到了夜间,光合作用停止后,植物的呼吸作用才表现出来: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答案:D
例4、为了提高温室内作物的产量,温室内温度应控制为( )
A、白天高,晚上低 B、白天低,晚上高
C、白天、晚上都高 D、白天、晚上都低
解析: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分解的有机物少,结果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答案:A
基础训练:
1、请填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 + 水 (储能) +

2、绿色植物通过 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 等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
3、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 ,一部分转化成 散失。
4、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大气中的 和 的含量保持 的状态。
5、皂荚树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过程叫(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6、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7、韭黄叶片呈黄白色的原因是( )
A.温度不足 B.水分不足 C.肥料不足 D.光照不足
8、有位同学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一片绿叶,将它们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其中染色最深的是(B )
A、清晨的叶 B、傍晚的叶 C、正午的叶 D、都一样
9、鱼缸中常常放进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作用是( C )
A、营造鱼的生活环境 B、增加鱼缸中的食物
C、增加鱼缸中的氧气 D、增加鱼缸中的二氧化碳
10、某学校的生物课外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重约4Kg。请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C )
A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C. 土壤中的有机物 D.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11、从“狼吃羊,羊吃草”这一事实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 )
A、光 B、草 C、羊 D、狼
12、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原因是( B )
A、吸收不到氧气 B、吸收不到二氧化碳
C、吸收不到水 D、释放不了氧气
13、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D )
A .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 提高作物对土壤中肥料的利用率
C. 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 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14、蔬菜和水果堆放久了,会引起发热的原因是(B )
A、光合作用放出热量    B、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C、蒸腾作用放出热量  D、空气不流通引起发热
15. 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C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蒸滕作用和运输作
16.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原因是( D )。
A.缺少肥力,妨碍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妨碍光合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D.缺少氧,妨碍根的呼吸作用
17、粮库中为了将储存的粮食保持更长的时间,可采取以下条件中的哪一项( C )
A、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B、高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C、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8.除下列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D )。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
B.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潮湿的种子堆散发出热气
D.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气
19、在光下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不显著的原因是(C )
A、光合作用强,消耗的氧气多    B、呼吸作用不进行
C、光合作用强,消耗二氧化碳多 D、呼吸作用减弱
20、右图中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B)
A、II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I是呼吸作用   
B、II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 I是呼吸作用
C、II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I是光合作用
D、II是呼吸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 I是光合作用
21.能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作用的是 ( A )
A 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吸收作用
22、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地区所具有的特征是 ( D )
A 、终年高温多雨 B、植物种类丰富
C、 全年都有植物开花 D、冬季叶片凋落
23、“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 ( C )
A 、发展旅游事业 B、发展畜牧业生产
C、 改善生态环境 D、增加木材产量
24、近年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D )
A 、自然灾害 B、北方寒流入侵
C、频繁的地壳运动 D、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
25、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C )
A、3月5日 B、3月8日 C、3月12日 D、4月5日
26、填写下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进行部位
进行时间
原料
产物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7. 今有一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黄白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蓝色。
(1)步骤①的作用: 。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 。
(3)这个实验说明了: 。
提高训练:
28、晚上,把盆栽花卉放在室内对人们的主要影响是( B )
A、可以供给人们氧气 B、与人们争夺氧气
C、可以供给人们有机物 D、可增加空气湿度
29、从树上摘下的苹果仍有的生理作用是( C)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30、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瓜果较甜,这是因为( B )
A、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强烈 B、光合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微弱
C、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强烈 D、光合作用微弱,呼吸作用微弱
31、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散发出来的 凝结而成的,它是
的结果。下午打开袋口,迅速伸一支将熄灭的火柴棍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的结果。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的结果。
32、叶片的主脉被切断(如甲图),另一叶片上贴锡箔纸C(如乙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是深蓝色,B部是浅蓝色,锡箔C 的位置不显蓝色,以上实验证明了什么?( )

A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 B.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阳光
C.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 D.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叶绿素
33、右图是一个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先将这个装置放在暗室中24小时,然后移到阳光下,瓶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封闭。
(1)数小时后摘下瓶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
滴,则叶片颜色无变化,证明叶中 ,
说明 。(2)摘下
瓶外叶片一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
则叶片颜 ,说 明
。(3)瓶内氢氧化钠溶液的
作用是 。
(4)将盆栽植物先放在在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 。
34、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下图),并做以下实验: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由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小白鼠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了____________,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 ,释放 ___________ 。
(2)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不久将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若取出装置中的绿色植物,小白鼠死亡时间将会_________ ,由此可见在黑暗环境中绿色植吸收了环境中的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