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语文试题>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检测试卷(附答案)

2011―20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检测试卷(附答案)

详细内容


云南昆明一中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试题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主意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羁绊(bàn)稽(qǐ)首日薄(báo)西山发横(hèng)财
B. 信笺(jiān)喟(kuì)然呱(gū)呱坠地歼(jiān)击机
C. 干(gān)系魁梧(wǔ)翘(qiào)首企盼冠(guān)心病
D. 供给(jǐ)横亘(gèng)惊魂甫(fǔ)定倒(dào)春冷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很可能是作者自况,他当时贬居永州,“来往不逢人,”生活情状跟诗中渔翁是很相似的。
B.在同一朵花里,只有雄芯或雌芯的花叫单性花,像杨、柳、玉米、?瓜••••••等
C.古人说“服牛乘马”,可见马车之外还有牛车。马车古名小车,是供贵族出行和作战用的;牛车古名大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
D.为了充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他暗下了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3.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进的成语应该是
①现在金奖越来越多,本来_________的金奖变得像鸡毛牛角一样稀松平常了。
②古往今来,那些制造流言蜚语的人之所以有时能畅行无阻,__________,且代不乏人,我想,那种无原则的“修养功夫”实在是起了开绿灯和__________的作用。
③言及高雅,人们往往扯上“阳春白雪”,以为高雅艺术是__________,高不可攀
A.凤毛麟角为所欲为推波助澜与众不同
B.不可企及肆无忌惮推波助澜曲高和寡
C.不可企及为所欲为养虎遗患与众不同
D.凤毛麟角肆无忌惮养虎遗患曲高和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往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80后”文学叙事的影像化和非历史化
就叙事的整体而言,“80后”文学基本摒弃了上个世纪80年代小说以伟大想象、宏伟场景见长的叙事方式,而延续了自90年代开始我国小说出现的以日常叙事为主的方式,其中又渗透着叙事的非历史化和影像化,而且这种叙事方式在“80后”文学这里有发扬之势,它无疑是在精英理想受阻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它拥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多重支持,依恃着具体而特殊的物质环境与精神背景。
“80后”文学作者从小浸染在由动画和艺术电影构成的世界里,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某个似曾相识的动画形象,或者直接诉说电影对他们生活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张悦然的长篇小说《樱桃之远》的序言《她的姿态,她的方式》中,莫言这样说道:“在故事的框架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艺术电影、港台言情小说、世界经典童话等的影响。在小说形象和场景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动漫的清峻脱俗,简约纯粹。”
影视文化以其可感的形象性解放了人们被传统的语言传播所限制的视觉经验,最大限度地开发着文学语言在飘渺无形的、没有边际的、无法物化的想象的潜能。2006年郭敬明根据电影改编的同名小说《无极》多次写到神奇的咒术:“那一声尖锐的弦音忽然地出现在黑夜的天空上弥漫开来,整条街上的人全部惊呆了,抬起头看着忽然出现在沉月轩上空的这个巨大的红色透明的形空间,不懂咒术的人以为遇了邪,而稍微懂点咒术的人,全部都吓傻了。”这样的描写,其形象性、视觉冲击力极易让读者产生看电影的感觉,然而强烈的画面感阻止了审美意蕴的复合性和心理刻画的纵深感。
现代性确立的历史观成为文学艺术表达的基础后,人类生活的历史化,也就使文化艺术的表现具有精神深度,而这个深度主要是由“苦难”构成其情感本质。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中国政治体制的改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宏大的历史叙事及其历史主体的自我意识趋于衰退,导致文学那种深重的苦难意识和救赎意识趋于退化,崇高而令人敬畏的悲剧让位于平凡的随遇而安的笑剧,文学写作更多的是在制造快慰。“80后”文学追求感性化和个人化的表意策略,沉醉于个人体验,热衷于表现当代现实的分离和破碎的情境。
把个性的偏执加以夸大,推到极致,是张悦然小说表现苦难的奥秘所在。张悦然的小说中看上往完整写实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日常经验具有可识别的一致性,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故事情节构成,都显得夸张怪异,有强烈的荒诞感。张悦然在她的小说中给主人公赋予偏执甚至***的性格,而造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都是源于个人性格和个人生活的选择。
当苦难失往历史本质之后,苦难主题在文本的展开中被***了,让位于性的主题。在古典时期,或者现代的大部分时期,爱欲总是由于承受特殊的社会压力才具有精神的深度性,爱欲总是“非法”,才有正义的气力。在“80后”文学作品中,苦难是爱欲的派生物,这些爱欲没有非法性,没有向历史和社会挑战,它们是纯粹的个人生活的需要,实际上与苦难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节自《现代语文》(有删节)
5.从原文看,下列对“‘80后’文学叙事的影像化和非历史化”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80后”文学渗透着影像化的叙事方式,是由于它拥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多重支持,依恃着具体而特殊的物质环境与精神背景。
B. B.“80后”文学的非历史化叙事表现在苦难的弱化与制造快慰的表达。
C. 影视文化影响了“80后”的文学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语言有着极大的形象性,丰富着人们审美意蕴的复合性和心理刻画的纵深感。
D. D.“80后”文学追求感性化和个性化的表意策略,缺乏文学那种深重的苦难意识和救赎意识。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张悦然在她的《樱桃之远》的序言中,曾引用莫言的话,来说明她的小说浪漫而神秘,婉约而典雅。
B. 张悦然笔下的主人公个性往往比较偏执,甚至***,而造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都是源于个人性格和个人生活的选择。
C. C.“80后”文学作者从小浸染在由动画和艺术电影构成的世界里,因而他们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动漫和电影的影响。
D. 影视文化以其可感的形象性解放了人们被传统的语言传播所限制的视觉经验,最大限度地开发着文学语言在飘渺无形的、没有边际的、无法物化的想象的潜能。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敬明根据电影改编的同名小说《无极》是第一个影像化写作的直接实践品。比起电影来,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连续完整,人物刻画更饱满、立体,但影像化无疑还是它的主要叙事方式。
B. 从文中可推测,影像化的文学作品能让人在那迂回曲折的精神挣扎、似断实连的心理逻辑、进木三分的性格刻画中获得心灵的感悟。
C. 张悦然的小说在完全写实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故事情节都更加贴近生活。
D. 在“80后”文学作品中,爱欲没有非法性,没有向历史和社会挑战,它们是纯粹的个人生活的需要,实际上与苦难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看。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往。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回,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往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进,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往,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往,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进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解进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笙④解。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 ② 嚼:把酒喝尽。 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④笙(huān):喜悦 欢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使人微知贼处 暗中
B.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拜见
C.不可者,各厌其意 厌,通“餍”,满足
D.诸公以故严重之 推重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明郭解不喜炫耀的一组是
①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看 ②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③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④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⑤乃夜往,不使人知 ⑥解执恭敬,不敢乘车进其县廷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
A.郭解固然年少时为人残忍,也伤害过很多人,但后来就改变行为,能够非常友善地对待他人。
B.郭解姐姐家的孩子惹怒别人被刺身亡,郭解派人抓到凶手,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公正处理了此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C.固然郭解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在人们心中的威看较高,有时一些很难解决的题目.到他那里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D.太史公以为相较于美名而言,人的相貌如何并不重要,能够长久被人称道的是美名。

第Ⅱ卷(120分)
四、(20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4分)

(2)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4分)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题目。(8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山河,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往。
斜阳草树,平常巷陌,人性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看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这首词的主旨回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这首词长于用典,以这首词中所用的一个典故为例,分析用典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13.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每句一分4分)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有志矣,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然后以****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生, ,何也? 。
(2)是日也,天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守着窗儿, !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文化城市
到绍兴游沈园,纯由于陆游与唐琬凄艳动人的爱情悲剧所诱使。这座有着800年历史的宋代私人园林,格式景致皆不出众。欣赏过苏杭精致园林,沈园像平常小公园,雕饰简单的亭台水榭,有待修整的荷花池,乏人问津的茶展,在灿烂阳光下显得格外冷清。
然而,读过陆游《钗头凤》和《沈园》诗词,走在园林的每一步便都有了不简单的感受。跨过放翁桥,注视宋池里翠荷田田,脑际闪现出了陆游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谧静无人的冷翠亭,红鲤悠游安闲的葫芦池,残垣叫人心惊的孤鹤轩,没有幽香红影的问梅槛,不期然低吟“桃花落,闲池阁”,看着进夏以来郁郁葱葱的“宫墙柳”,历史长年徘徊不往,陆游的黯然长叹萦绕耳际,唐琬的凄怆泪痕重现眼前。于是,不起眼的园林有了历史文化的滋润,处处让人感动,再三流连,不舍离往。
历史文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气力,一个平淡无奇地方经它轻轻点染,竟能散发历久不衰魅力。只要读过宋词,只要懂得陆游,只要曾经在感情道路上有过遗憾,便会不自禁地为沈园故事一再注进新元素,漫步寂寞花树间,黯然神伤。
出了沈园旧进口,眼前是一座填平湖沼地兴建的新园林,进进观赏,都是仿古建筑,放眼尽属“假”山“假”石“假”池,形式上洋溢宋代风采,却是一具缺了灵魂的躯壳。没有了文化意味与历史感受,再华美的园林也不过是一个主题娱乐公园,仅供人拍摄婚纱外景彩照,激不起心灵共叫。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失往灵魂的城市,宛如高价商店的陈列品,以一组无意义的数字证实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文化实在就是生活,遗弃根与土壤般的血缘联系,城市将是一座空中浮城。
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怀念着老绍兴城,水道纵横,划着乌篷船行遍全城,生活内容如同鲁迅笔下的“故乡”。二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河道萎缩,多已成了臭水沟,“桥乡”里竟已难得见到像样的桥。鲁迅故居前的街道遭截断围堵,建成流行步行街,筑起收费亭,进门票一年内涨了一倍。鲁迅故居被妥善保护起来,却也从此与大众生活隔尽了,进出的只有到此一游的观光客,故居左右涌现的是一间间贩卖鲁迅文化品牌的旅游商店。
生活在这样一座失忆的城市,或许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文化。
城市文化需要百年千年的沉淀积累,有一群具备人文素养的居民生活其间,继续它,维护它,滋养它,丰富它,终极形成文化名城。然而,毁灭这些文化几乎只需弹指间工夫,一个错误的行政决定,辛劳铸建的基业顿时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绍兴回来整理数码相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鲁迅童年乐园――百草园、三味书屋一角的鲁迅小书桌、以及闹市中心的古轩亭口、车辆人潮熙攘的秋瑾纪念碑。仔细重看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药》,绍兴在心中又增加了重量。

14.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题目(4分)
(1)沈园给人的外在感受是什么?(2分)
(2)第二段写作者游览沈园的所见所感,其情感是什么?(2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