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语文试题>江苏省扬州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详细内容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2011.4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胚胎(pēi) 褐色(hè) 修禊(qì) 长歌当哭(dàng)
B.贮藏(chǔ) 菲薄(fěi) 鲑鱼(guī) 桀骜锋利(ào)
C.逶迤(yí) 踌躇(chú) 攒射(cuán) 游目骋怀(chěn)
D.铁砧(zhēn) 浸渍(zì) 晦朔(shuò) 殒身不恤(yǔ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C.为了师出有名,赢得国际社会对空袭利比亚的认可与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D.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管锥编》。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诗经》与《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离骚》抒写理想,抒发爱国激情,富于浪漫主义。
D.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4.下面对“利息”的定义是以债权人为主体的。请根据这一定义,以债务人为主体给“利息”下一个定义。(补写部分不超过18个字。)(3分)
利息:在借贷活动中,货币持有者(债权人)除收回到期货款外,另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取得的收入。
答:在借贷活动中,债务人为取得货币使用权,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初为著作郎,江夏王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诞后军参军。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说,固辞不肯拜。竟陵王诞复版为骠骑参军,转主簿,迁从事中郎。诞将为逆,智渊悟其机,请假先反。诞事发,即除中书侍郎。智渊爱好文雅,词采清赡。世祖深相知待,恩礼冠朝。上燕私甚数,多命群臣五三人游集,智渊常为其首。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每从游幸,与群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迁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尝使以王僧朗嘲戏其子景文,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上怒曰:“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智渊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议谥,智渊上议曰“怀”。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马鞭指墓石柱谓智渊曰:“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卒,时年四十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湛礼敬甚简         简:简单
 B.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    除:授官
 C.论者以此多之        多:称赞
 D.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    衔:怨恨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江智渊品德高尚的一组是(3分)
 ①自非节岁,不入湛门        ②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
③智渊悟其机,请假先反       ④世祖深相知待,恩礼冠朝。
⑤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   ⑥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智渊的父亲少时并无名望,江智渊的家里又是门第衰微,这都给江智渊的生活和仕途带来很多不愉快。
 B.刘诞对江智渊很好,一直把江智渊拔擢为中书侍郎。当他要谋反的时候,江智渊看出了他的密谋,于是请假先回京城。
 C.皇上经常摆设私宴,多半命三五名朝臣陪游侍宴,江智渊常在随游者中居首,但并不因此而骄傲。
 D.皇上的宠姬殷氏去世,皇上对江智渊所拟的谥号感到不满,认为这不足以显露殷氏的美德。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说,固辞不肯拜。(4分)
(2)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3分)
(3)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3分)
(4)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报任安书》)(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两首绝句,然后回答问题。
寒 雀
杨万里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语晚晴。 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东窗梅影上有寒雀往来
杨万里
梅花寒雀不须摹,日影描窗作画图。寒雀解飞花解舞,君看此画古今无。
(1)两首诗分别侧重从哪个角度来描写寒雀?试举例说明。(4分)
(2)《寒雀》的三四两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3分)
(3)《东窗》的第四句说“君看此画古今无”,试结合全诗内容说明此画独特在何处。(3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0.(1)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2)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滚绣球》)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禾黍秋风听马嘶。(《长亭送别•一煞》)
(4)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5)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对 岸
周闻道
门前有一条河,河前面还有一条更宽更深更长的河。很长一段时间我只知道门前这条河,知道河的对岸隐藏着许多陌生和神秘,会勾起你的好奇,从内心深处诱发一种隐隐的绵绵的渴望。
门前的河是我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喜怒哀乐和姓名。人的姓名是自己的父母亲取的,我不知道父母亲给我取名字的情况,但我亲历了他们给妹妹取名的过程,严肃庄重得像是一个神圣的典礼。妹妹一落生,父亲就赶紧认真记下她出生的准确时辰。第三天,找来一本泛黄的《康熙字典》和《万年历》精推细算左思右忖,筛出几个备选的字和词小心翼翼记在一张小纸条上。此后几天,父亲干活都在思在想,不时摸出怀揣的小纸条看看又揣上,或与母亲嘀嘀咕咕。直到第七天,妹妹的姓名才最后敲定,其标志是当着前来参加“红诞酒”的亲戚朋友邻里乡亲,郑重地用毛笔将妹妹的名字填写在家谱生庚簿上。从此我才知道,一个小小的名字,饱含了长辈的多少苦心和期待。
门前这条河的名字――思蒙河。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啊!难道也是它的父母亲取的名字吗?我曾缠着父亲讨教,他也弄不清,只知道上辈的上辈时就有这条河,就叫这名字。我不甘心,找来几大本字典辞海文库之类工具书认真查阅,希望从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和答案。虽然至今未能如愿,但我好像隐隐地悟出了点什么。思,不是代表思想思考思索么?蒙,则有遮蔽、隐藏、未知之意。造物主安排这么一条美丽的河流横亘在我家门前,把大地划分出界线,分离出此岸和彼岸两片天地,不就是要让我们去思去想去探寻遮蔽、隐藏、未知的东西吗?于是,越过河流的分离阻隔,到达对岸了解对岸成了我长久的向往。
最早吸引我想要了解弄清的是对岸的平畴、林盘和炊烟。我的家正好不偏不倚地坐落在成都平原与盘周浅丘的交界线上,就像坐落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上的基里巴斯首都塔拉瓦,虽然相隔仅仅一条线,却是两个不同的地理地貌两重不同的天地。家背靠的是浅丘,进入浅丘就像进入自家地坝一样的方便,常到后山放牛、割草,释放童真乐趣,对浅丘的逶迤起伏青山绿树我都非常熟悉。到对岸就不一样了,有河相隔,对岸的一切都隐藏着陌生和神秘。特别是稻谷飘香的金秋季节,广袤的平畴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漠戈壁,而那林盘宛若戈壁中的方方绿洲,召唤着生命之美。傍晚时分,夕照还没有沉入后山浅丘,林盘中的炊烟便已袅袅升起,像嫦娥奔月拖着的长裙。每当这时,对岸就成了我心中一块悠悠的痒处。
后来,对岸的城市成了我的期盼。家离县城有五公里,就是站在白虎岩顶,也要晴好天气才能隐约看见城里的一些楼房。当我在白虎岩放牛第一次看见县城的影子时,就无法抑制心中的激动。回家问父亲,才知道那里有好多楼房街道,有我从未见过的电影院、商场、学校。从此,对岸又引发了我新的企盼和向往,我把能早日到达对岸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如今,我到城里工作和生活,是那时连做梦也不敢想的奢望,是对岸世界隐藏的高不可及的无限风光。
再后来,路一步步往前走,对岸渐渐变得熟悉,但心却始终未能真正找到到达对岸的感觉和释然,只是留下了一串串渴望到达对岸的美丽珍藏。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人只要没有停歇仍在往前行走,不管你涉过了多少河流到达了多少对岸,都有新的河流新的对岸在等待着你。
现在,我独坐书房电脑前,窗外一轮秋月高悬星空,遥远的星空有一条宽宽的长长的银色亮带,那是银河系,而银河系外还有河外星系。谁能说得清楚,银河的对岸,河外星系的对岸又是什么呢。
对岸,永远令我们神往啊!
11.第二段为什么要详写给妹妹取名?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12.请分析第四段画线处景物描写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13.本文的题目是“对岸”,文中却多处写到“河”,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6分)
14.结合本文和你的人生体验,请探究“对岸,永远令我们神往啊!”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易中天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

15.作者认为,“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有哪些?(6分)
16.本文认为项羽输给刘邦是有道理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理由?(8分)
17.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如何理解评价他此时所讲的这句话?(4分)

七、作文(70分)
18.减法,是数字世界最基本的运算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从学生减负、农民减税到政府简政,生活中的减法意味着负担的减轻、效率的提高。因为减去冗余,人的生存空间扩大,生存可能性增加。请以“生活中的减法”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2011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D。A项“修禊”应为xì,B项“贮藏”应为zhù,C项“游目骋怀”应为chěng。
2.C。A项“从长计议”的意思是“慢慢地多加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原句望文生义。B项“集腋成裘”比喻集少成多,褒义,与这里的感情色彩不协调。D项“见仁见智”是指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3.A。B项指代不明,“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此”指代不明。C项成分残缺,“开创”缺少宾语中心词。D项语序不当,“群众”与“虽然”应换位。
4.向债权人支付的除到期货款外的费用。
5.A。简慢
6.C。①怨恨夷父子,③有远见,④世祖对之恩宠。
7.B。担任中书侍郎实在刘诞谋反之后。
8.(1)江智渊门户衰微,朝廷贵官中又没有什么人引荐,所以竟然被选授这样的官职,内心很不高兴,因而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
(2)江智渊一向正直谦退,渐渐不符合皇上心意。
(3)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劝勉;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沮丧。
(4)而世俗又不把我和为坚持气节而死的人相提并论,只是认为智虑穷尽,罪恶极大,不能自脱,终于被杀而已。

9.(1)第一首侧重从声音(听觉)来描写,如“语晚晴”,“喧杀我”;第二首侧重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如“日影描窗”,“解飞解舞”。(4分)
 (2)对比。既写出寒雀来时的吵闹,又写出寒雀飞走的迅疾和走后的无声。(3分)
 (3)日影为笔,窗为纸,画中雀、花都是动态,都能解飞解舞。(3分)
10.(1)茕茕独立(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3)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4)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1.①表明河的名字和人的名字一样,具有重要意义。②引出下文对“思蒙”这个名字的深究,自然过渡到写对岸。
12.修辞:比喻和引用。写出了对岸景色的美丽与勃勃生机,前者生动,后者融于文章,妥帖自然。
13.①“门前的河”引发了作者最初对对岸的好奇②“河”把大地划分出界线,分离出此岸和彼岸两片天地③越过“河”的分离阻隔,到达对岸成了我长久的向往。
14.①对岸是相对于此岸而存在的另一个世界,与此岸有距离,陌生而神秘。
②对岸永远无法真正到达,到达了一个对岸之后又有新的对岸。
③对岸,给我们创造一种阻隔与到达之间的诱惑,欲罢不能。
15.(1)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2)项羽的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几乎每站必胜;而刘邦只喜欢酒色,没有指挥过一场战争。
16.(1)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2)在待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3)刘邦能分利于人,获得支持,项羽虽能施以小惠,却不能与下属分享战功。(4)刘邦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项羽却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17.这句话充分反映出项羽不听旁人劝告只求衣锦还乡的心理,与刘邦相比更显示出他的目光短浅,同时在胜利面前的这种得意狂妄,也是他输给刘邦的原因之一。

参考译文
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最初担任著作郎,江夏王刘义恭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刘诞后军参军。他伯父江夷有盛名,江夷之子江湛又有很美的声誉,父子二人仕途通达,地位尊贵,江智渊的父亲年轻时没有名声,江湛对他的态度很是简慢,江智渊常以此为憾,如果不是逢年过节,江智渊就不进江湛的家门。江智渊在襄阳担任随王刘诞的僚属,刘诞对他非常亲厚。当时咨议参军谢壮、府主簿沈怀文都和江智渊交往亲密。沈怀文每每称赞江智渊说:“人们应有的美德全都具备,人们不应有的恶习全都没有,这人恐怕是江智渊吧!”元嘉末年,江智渊被授任尚书库部郎。当时名门子弟做官,不担任台郎之职。江智渊门户衰微,朝廷贵官中有没有什么人引荐,所以竟然被选授这样的官职,内心很不高兴,因而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竟陵王刘诞又以王府名义授他骠骑参军,转任主簿,又随王府转任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刘诞将要叛逆,江智渊看出了他的密谋,于是请假先回京城。刘诞反叛之事失败,朝廷立即除授江智渊为中书侍郎。江智渊喜好文学,辞采清新富赡,世祖对他十分赏识,给予的恩宠礼遇在朝臣中居于首位。皇上经常摆设私宴,多半命三五名朝臣陪游侍宴,江智渊常在随游者中居首。有时同伴未能上前,而他总是单独被引进。江智渊常常因为超越众人感到惭愧,未曾因此而露出得意的表情。每逢随从皇上出游,与众官一起相随前行,见到传达照明的人驰马而来,知道将召唤自己,于是惶恐惭愧,不安的样子常在表情中流露出来。谈论的人因为这而称赞他。江智渊迁任骠骑将军,尚书吏部郎。皇上每次宴集酒酣,就要责骂凌辱群臣,并且命他们自己互相嘲骂攻讦,把这当作娱乐游戏。江智渊一向正直谦退,渐渐不符合皇上心意。皇上曾经命他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江智渊严肃地说:“恐怕不应当有这种戏弄。”皇上发怒说:“你的老子江僧安是痴人,同是痴人的儿子当然会互相怜爱。”江智渊听了这话,不禁伏在坐席上流泪,从此皇上对他的恩宠大大减退。以前,皇上的宠姬宣贵妃殷氏去世,皇上命群臣议论她的谥号,江智渊上奏,认为当谥为“怀”。皇上认为这不是足以显露殷氏美德的嘉谥,因此心中怀恨。后来皇上出游南山,骑马到殷氏墓地,群臣都骑马随从,皇上用马鞭指着墓地石柱对江智渊说:“这上面不容许有‘怀’字!”江智渊更加惶恐害怕。大明七年,他因忧惧而去世,死时四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