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网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一)
详细内容
摘要:资金流是一个企业的命脉,电网企业因为本身的特点,使得电网企业存在很大的灵活性,资金分散管理成为普遍的现象,也隐藏下了风险,给电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对电网企业的体制以及资金管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电网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电网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网 资金 集中管理
一、引言
资金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缺乏资金将使企业丧失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更谈不上发展和获利。电网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电网公司规模庞大,经济效益良好,然而,我国电网企业在快速发展、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其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突现,由于行业特点和特殊的政策规定,其在资金管理上存在“高存高贷”的现象,即银行账户多,货币资金余额和长期借款余额巨大,成为制约电网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企业价值的瓶颈。
针对以上问题,2002年国务院印发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在电力体制改革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电力企业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2007年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制定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提出电力企业应确保资金合理安排使用,引入战略投资者,多方筹集电网发展资金。资金管理是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统筹使用集团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合理控制资金风险是电网企业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二、电网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2.1 资金分散,资金管理风险大
目前,国家电网管理5家区域电网公司,24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南方电网下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电网公司五个全资子公司;各省电网公司又下设地市、县级电网分、子公司。由此,电网企业呈现出复杂的集团公司组织结构特征。在此背景下,各集团公司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存在下属单位多头开户、资金账外循环的现象,从而导致资金管理分散,难于监控,加大了资金管理的风险。
2.2 预算管理不完善,资金管理效率低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虽然当前大部分电网企业已实施预算管理,但预算管理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缺乏配套措施等,从而未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功效,导致资金管理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