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电力论文>美国有一个值得深挖的电力“富矿” --读《电力最前沿一美国电业见闻录》(一)

美国有一个值得深挖的电力“富矿” --读《电力最前沿一美国电业见闻录》(一)

详细内容

【摘要】我曾多次去美国访问能源和电力,但都因时间短促,只能浮光掠影,了解得不深不透。如果我们是走马观花,那么《电力最前沿》的作者做到了下马深入调查,而且他把访问中的见闻都一一记录下来,加上他自己的体会,写成了一本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书。读了《电力最前沿》(以下简称《前沿》)我想把我作的笔记写下来,与作者探讨和交流,与读者交换看法。

  一、垄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监管

  《前沿》说:美国的监管也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完善之后,才将电力监管的职责同其他能源(不含核能)的监管职责合并给能源监管委员会的。美国的政府管理中引入公共管理,有利于转换政府管理模式和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实现顾客至上和市场化取向,强调管理方法技能,从而实现政治和管理的分离,这种超政治性体现了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艺术性。电力监管似乎还应该包含宏观层面上的监管,即供需平衡问题的宏观监管。凡是电力发生问题的,大体是在宏观上的监管出现失误所引起。经济学理论界常常存在一种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争议,而现代化的电力监管也需要处理好“电力膨胀”和“电力紧缩”问题。

  美国是最早在电力工业中实行政企分开,私有化垄断经营的国家,因此也是最早对电力实施管制的国家。早在20世纪初,即1916年美国33个州建立了政府管制机构,监督管辖区内的公共电力企业,发放经营特许权,管制电力企业的价格、融资、服务、财务等。到20世纪末,美国政府开始奉行“供给学派”的主张,提倡放松管制和自由竞争,1996年4月美国发布了888法案,拉开了电力管制制度改革的序幕。所以美国是电力管制经验最丰富的国家,我们正需要学习管制的经验,需要弄清政府与市场,垄断与管制的关系。

  二、首先是法律,其次才是监管机构

  《前沿》说;说到美国的电力监管,很多法官指出,美国首先是法律对电力进行监管,然后才是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实施的具体监管行为,这与国内很多人在介绍美国政府对电力如何进行监管的时候,首先介绍美国能源管制委员会是多么地截然不同。美国官员和法官认为,对电力进行监管的最重要的手段是法律,其次才是监督机构。没有立法,机构就是摆设的花瓶,即使是勉强监管,也会遇到诸多尴尬。因为监管机构总有下班的时候,而法律的监管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时时刻刻的监管。

  这段话对我的触动很大,电力工业政企分开之后,要成立监管机构,这一点思想上比较明确,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是监管机构设在那里?领导由谁任命?对于首先是法律对电力进行监管,然后才是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实施具体监管行为。只有监管法律,没有监管机构是不行的;只有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没有法律监管更是不行;这就是要先立法后改革。

  三、反垄断的争论还需要深入,要重新审视垄断理论了

  《前沿》说:垄断其实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统称。它包括独家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三种类型。在可竞争的市场环境里,独家垄断的概率似乎为零,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是企业通过长期竞争而自然形成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积极作用,这反而有可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不少人认为,今后反垄断应遵循一条根本原则,即禁止滥用垄断行为,而不禁止垄断状态本身。在美国,反垄断一般是反价格联盟,而对一体化的垄断公司相对宽松得多。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某些行业垄断正在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此外,对于垄断的争论还需要深入。如果要对垄断问题有新的认识的话,就应当避免制定过于简单的法规,你必须了解一个行业的具体情况,以得知过去发生了什么,将来可能发生什么?经济学理论也不是恒定不变的。

  看来我们对于电力反垄断的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电力工业早已不是独家垄断了,厂网分开之后,在发电领域形成的也仅仅是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要坚决进行下去,但是怎么反垄断?怎么引入竞争机制?还值得深入研究。

  四、电力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地完善

  《前沿》说: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学会对产业经济进行管理的先进模式,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突飞猛进地发展。而电力是产业经济里面最复杂、各方面联系最紧密,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的产业。它不单是能源问题,也涉及到环境问题;电力还分为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四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给其他环节带来影响;其次,还有一个互动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电力的矛盾越来越深层次化,即使在美国,电力问题也是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加州危机就说明了这一点。其他国家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生美国、加拿大大停电那样的事故,不是因为他们比美国管理得好,而是他们的电力还没有发展到美国今天这么一个阶段。

  电力行业只有一百多年历史,我们对于电力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例如电力不能大量储存,他与大量可储存的商品生产有区别;电力是网络型经济,与供水、供气、交通网络不完全相同;电力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电力行业是公用事业,电力的这些特性在进行电力体制改革时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看来连站在电力最前沿的美国也还在不断探索中,仍然在不断完善中,我们有什么理由把美、英等国的改革模式当作定式,特别是他们经过试验已经认为是不成功的模式,我们是否应该奉为金科玉律?我们应当感谢美国,他们作为先行者,为全世界付了学费,我们应当从美国加州电力危机,美加8・14大停电中吸取教训。我们应当.从中国电力工业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争取为世界电力健康发展作贡献。

  五、信息流能够引导现金流和物流高效有序流动,从而使市场经济高效运行

  《前沿》说: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带来了美国的经济衰退,美国能源部于1978年8月4日正式设立,为了更好地掌握能源信息,国会授权能源部成立能源信息管理局,对能源需求与.供应进行专门统计,预测、分析和信息发布,供制定能源政策时参考。值得指出的是,在信息封闭的情况下,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就不见得理想,而信息畅通的情况下,信息流能够引导现金流和物流高效有序流动,从而使市场经济高效运行。

  信息是否及时传播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巨大差异,计划经济由中央集中决策,信息用不着传播,只要中央掌握就可以了;市场经济是分散决策,需要大家掌握信息,作出判断,需要广泛传播信息。市场经济国家不仅由专门的信息管理局发布信息,还有金融市场,能源市场传播信息。美国电力市场有很多电力交易中枢,很多交易中枢位于两个州或三个州交界,这些中枢上的期货电价,成为一种信号,引导电源和输配电工程建设。其次,美国把电力放在能源的大背景中考虑,PJM的电力市场与美国NYMEX期货市场是相通的,期货电量可以在NYMEX市场上交易。而NYMEX市场还交易电解铝、电解铜,这样就与高耗电工业联系起来了;NYMEX市场上交易着丙烷、焦炭、原油、天然气等,电力又和其他能源联系起来了。美国的天然气管网也非常完善,各个天然气交易中枢上的天然气期货价格又和电力期货价格相映成辉。全国各地电力交易中枢的电价和PJM两期货电价互相影响,这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系统。能源市场的建立,巧妙地以市场的方式实现了能源品种之间的价格联动。能源市场的高效运转使得任何一种商业机会都被市场参与者及时捕捉。统计信息、金融信息、市场信息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这是市场经济所不可或缺的。

  六、让社会了解电力,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抓

  《前沿》在谈8.14美加大停电后能源管制委员会采取的十四项措施中,有一项是要更多地让社会了解电力的特性。大多数受过基本教育的人对电的特性都比较了解,但正因为如此,才非常容易形成对电的错误理解,并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其实真的要懂得电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普及电力知识,不是普及电的知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力以后,才能理解电力;只有理解电力之后,才会谅解电力。因此让社会更好地了解电力可靠性问题。包括频率、停电原因及防止和减少停电后果所应采取的措施,应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抓。

  我们过去也讲普及电的知识,开始是为了防止触电,后来为了节约用电,继而为了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我想普及电的知识没有错,不过它告诉我们要普及电力知识,指的是普及电力特性的知识,而且要作为一项重要事情来抓。我想这件事确实很重要,因为过去电力建设由中央政府来决策,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而现在要由大家来决策,当然应该向大家宣传电力的特性。记得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力工业实行军管,在研究电力发展时,考虑把电厂建在矿区,要建输电线;如果把电厂放在负荷中心,要建运煤铁路;在两难的情况下,军代表说那就把锅炉房建在矿区,把发电机建在负荷中心,就可以省去输电和运煤了,这能行吗?这说明普及电力特性的知识确实是件大事。

  七、反对重复建设和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前沿》说:计划经济会以反对重复建设为名限制市场进入,在美国很少有人会去干涉重复建设问题。于是计划经济往往就表现为短缺经济,而市场经济往往表现为过剩经济。竞争性行业需要有足够多的市场主体进入,至于市场主体是否多了还是少了,竞争机制会自动进行选择和调节。而行政部门并不可能事先知道应该有多少进入者才算不重复。

  确实重复建设和优胜劣汰是一对挛生兄弟,只有重复建设才能优胜劣汰。前几年我国提出淘汰小煤电,这几年出现缺电局面,不但淘汰小煤电不再提,还新建了一批小煤电、小油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为重复建设正名。没有重复建设就没有竞争,没有重复建设就没有优胜劣汰,没有重复建设就不会有技术进步,没有重复建设就不能打破垄断。所以重复建设是技术进步的推进器,是优胜劣汰的战场,是打破垄断的有力武器。这些话对于完全的市场经济来说是对的,问题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过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怎么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根子主要是地方政府行为,关键在于禁止地方政府投资。

  八、保证电费回收的办法一预交电费制和停电催收

  《前沿》说:在美国犹达州,是否对用户实行电费存款制,要看该用户的信用记录。有信用可以先用电后付钱,经常拖欠电费者必须实行预交电费制。预交电费者12个月准时支付电费之后,这笔保证金连本带息返还用户。……有时,有些用户不能及时交纳电费,这时就可以申请延迟支付协议,以避免停电。协议允许用户在12个月内将所欠电费交完,且必须在48小时内交纳首期电费。此外,对于拖欠电费、不预存电费、签订延迟支付协议仍不执行、非法使用电力等,供电公司可以停止供电,但须提前10天送达书面通知。

  保证电费回收的措施无非是预交电费制(中国叫做电费保证金)和停电催收;再一个就是中国供电部门采取的千言万语搞催收。过去这些办法也都用过,后来电费保证金被取消,现在拖欠电费还是很严重。看来美国犹达州的办法不错,有信用的可以先用电后付钱,没信用的就应当预付电费。法律应当规定几条,拖欠电费等应当允许停电。现在没有电费保证金,又不允许停电催收,供电部门为催收电费不知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欠费照样一大堆,这种情况供电企业就无法经营了。政府应当下决心支持供电企业。

  九、美加大停电后,世界电力专家谈电力体制改革的问题

  《前沿》说:

  1、在电力体制改革后,对电源建设的投资将是一项经济活动,电源点投资企业不承担满足某一地区电力用户需求的责任,相反,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由电源点投资企业通过分析电力市场提供的信号,进行投资决策,这给电源投资带来很多挑战,如电力需求的不确定性,宏观政策,全球经济走向,行业与行业之间关系及影响,其他行业对用电的影响,经济激励因素,燃料价格的稳定性,电源点到用户处要解决的经济、法律问题。

  2、随着电力的重组,对同一电厂的出线和输电线路的研究要分开进行,与电源建设的研究

在时间上可能相差几个月也可能相差几年。电厂也可能不建,这使输电服务的研究更加困难。此时,对输电的投资可能会倾向于滞后于发电建设,从而形成发电、输电、配电匹配不佳。近年一些电源建立起来但却不考虑出线,这对今后供电是一个大麻烦。

  3、发电容量的富裕会随着电力市场化而减少,这样也会增加电网的不安全性。(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要求发电容量富裕度维持在20%以上)。

  4、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后,许多发电厂在选址时,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技术人员会“聪明”地选择在输电线路附近或输气管道附近,或者是地价不高的地方,或者是环境保护要求较宽松的地方。这种作法会使一些地方线路拥挤,从而使电网变得更脆弱。

  5、区域性输电机构(RTO)应拥有必要的手段评估电网运行业绩可靠性,并能吸引对电网的投资,有很多人建议将RTO办成赢利性公司,同时使输电机构的业绩可以计量,并承担经营电网的责任。在美国南方RTO的组建过程中,遇到很多州的反对,不愿意让电网成为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

  6、美国电力交易采用合同路径模式,有可能给电网安全带来影响。

  在美加8.14大停电的调查报告中,对于电力行业重组和竞争性市场化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确实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最终报告对这个问题没有作出结论,建议授权美国能源部和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授权进行独立的专家研究。相信最后总归能够找出解决办法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