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从欧洲吹向中国
详细内容
【摘要】欧洲,这块世界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为 现代 社会 提供了最基本的 政治 和 法律 框架,但它自己却缺乏现代社会运行的最基本能量。21世纪,能源缺乏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由于缺乏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欧洲人不得不一次次卷入争夺中东石油资源的战争。近年来对风能的成功开发,使欧洲人看到了使用绿色能源的希望,而丹麦最先完成了这个绿色的希望。
列子御风而行,靠的是身轻如燕,人要猎风以为能源,要解决的 问题 还很多
2004年5月11日到14日,在德国汉堡举行的国际风能交易会上,欧洲风能协会执行主席科林?米里亚斯说,风能的利用今天已在欧洲取得成功,如果得到政府的进一步认可,这个成功将能扩展到全世界。
目前 世界上风能装机容量已经达到可以为1900万欧洲家庭提供日常用电的能力,到2020年,这个规模将扩大10倍,从目前的80亿欧元扩大到800亿欧元。如果入网问题以及相关政策问题得到解决,风能 工业 必然推动全球 经济 增长。
风电催生“欧洲微软”
欧洲,这块世界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政治和法律框架,但它自己却缺乏现代社会运行的最基本能量。21世纪,能源缺乏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由于缺乏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欧洲人不得不一次次卷入争夺中东石油资源的战争。
近年来对风能的成功开发,使欧洲人看到了使用绿色能源的希望,而丹麦最先完成了这个绿色的希望。
丹麦地处欧洲北部,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全国总面积仅为43000平方公里。从面积上说,丹麦是北欧最小的国家,但就在这500万人口的童话王国里,有2万多人从事风电产业工作,其营业额已经达到30亿欧元,全世界目前有一半的风力发电机组来自丹麦。
在丹麦,风力发电为全国提供了20%的电力,这一比例目前并将长期成为世界第一。最近,丹麦又有惊人之举,他们把三叶涡沦建到海上。2002年和2003年,丹麦分别在北海近海兴建了两座海上风电场,并计划在2008年完成5座近海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75万千瓦。
欧洲风能协会执行主席科林?米里亚斯称,欧洲并不富藏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但欧洲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而在风力转换为能源方面,欧洲公司走在了世界前面,风电场将催生“欧洲微软”。
据估计,世界风能资源高达53万亿千瓦时,而到2020年,世界电力需求为每年25万亿千瓦时,全球可再生的风能资源是整个世界预期电力需求的2倍。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 中国 可再生资源项目主任周凤起认为:对风能的利用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安全和多元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替代核能,并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中国是风能富矿
2004年5月15日,一份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门委员会、绿色和平组织和欧洲风能协会联合发布的 研究 报告《风力12》的中文版在北京发布。报告认为,到2020年,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年发电量3万亿千瓦时,能够满足世界电力需求总量的12%。按照规划,届时中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占全球风电总量的1.7%。
中国气象 科学 研究院生态与农业气象研究所的朱瑞兆教授告诉《?望东方周刊》,中国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两个带状地区,一条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其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300瓦/平方米以上,有的可达500瓦/平方米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辉腾锡勒、锡林浩特的灰腾梁等,这些地区每年可利用风能的小时数在5000小时以上,有的可达7000小时以上。“从新疆到东北,面积大、 交通 方便、地势平,风速随高度增加很快,三北地区风能在上百万千瓦的场地有四五个,这是欧洲没法比的。”朱瑞兆教授说:“而这个地带的缺点是建网少,发出的电上不了网。”
另一条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其风能功率密度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风能功率密度在500瓦/平方米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鹿、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岛屿,这些地区每年可利用风能的小时数约在7000-8000小时,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