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法学理论论文>经济学、法学、社会学视野下的行业自律价(一)

经济学、法学、社会学视野下的行业自律价(一)

详细内容

摘 要: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的三重视角下分析论证行业自律价在经济学上是不合理、不明智的;在法律上是不合法的;从社会发展来看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
  关键词:行业自律价;经济学;法学;社会学
  
  1 行业自律价简介
  
  1998年6月26日, 针对近几年国内玻璃行业愈演愈烈的竞相低价促销的价格大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与国家建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平板玻璃不正当价格竞争的暂行规定》,规定由国家建材局定期发布平板玻璃的社会平均成本价格和社会平均出厂价格,即行业自律价。行业各生产、销售企业均应遵守,否则他人有权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举报。对此,价格主管部门应当立案调查,如果生产企业的销售活动既低于社会平均成本(即行业自律价)又低于该企业个别成本,属不正当竞争行为,价格主管部门应依法查处。此后,针对其他行业也相继确立了行业自律价。
  
  2 经济学视野下的行业自律价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就鼓励企业通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鼓励和刺激企业进行自主出创新。相反,制定了行业行业指导价,即把价格限定在不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的范围内,一方面减低了企业努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保持了一定的利润空间,即有些生产效益不太好的企业永远“活不了也死不掉”,不利于企业的优胜劣汰,也不利于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另外,还会促成一些企业满足于微小利益空间而不思进取,丢弃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其次,行业自律价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大战,但从长远来看,对于企业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而且尤为重要的事,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就拿目前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手机漫游费为例吧。众所周知,漫游费的成本相当低。在国外手机漫游消费也很低。而我国的漫游费却一直以来居高不下,不知道是否有行业自律价的潜规则在作祟。这样下来后果很明显。一方面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他们本可或更少的钱享受漫游服务的。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行业自律价的限制下,很多消费者消费起来也就畏首畏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