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文化>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路分析(一)

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路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国有企业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可能的思路。
  【关键词】廉政;廉政文化;国有企业
  
  【Abstract】Being guided by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important thought of “The Three Represents of Party” should always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China’s advanced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lways represent the onward direc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and always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largest member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suggested that state-owned enterprise pushes forward the possible train of thought of incorrupt government cultural advancement.
  【Key words】Incorrupt government; Incorrupt government culture; State-owned enterprise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础性工作。国有企业要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必须从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律和办法入手,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给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设过程中尚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的缺位和弱化必然导致人们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迷茫,腐朽文化乘虚而入,诱导和腐蚀人们的意志,误导人们的行为。国企党委要提高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加强领导,着力推进。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率先垂范,严于律己。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履行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开放承诺等的关键阶段,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虽然正确的、先进的、新生的、进步的思想观念仍然占主流,但一些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东西也不时冒出来与我们对抗,有时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还相当错综复杂。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妄图通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这一切都使得党员干部面临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表现得非常尖锐。经济发展相对超前与党纪条规相对滞后的矛盾,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党纪政纪条规乏力的矛盾,传统道德体系解体与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形成的矛盾,对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适应形势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向,抓住企业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际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2 努力消除腐败文化,营造**腐倡廉的社会环境
  
  消极腐败文化主要体现三个方面,首先来自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家长制的影响。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传统社会中以封建家长专制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仍然对我们的政治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文化取向,给官僚主义的滋长和蔓延提供了观念支持。一些企业领导干部专横跋雇,颐指气使,权力不受限制,即便是经常性的工作部署安排,也要居高临下的作些指示,而下属只能对他惟命是从,甚至形成人身依附关系。二是官本位的影响。官本位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陈腐的社会意识,其价值追求和判断标准就在于做官和官职大小,至今它还根深蒂固,使一些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做了它的俘虏。为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有市场,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政绩和地位者也不少。三是人治的影响。传统人治文化的主要危害,就是按个人意志去行使权力、解决问题,领导者的私情、私欲、爱憎以及亲疏关系,成为其思想和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于是,任人唯贤变为了任人唯亲,致使昏庸无耻、贪赃枉法者能混迹于官场,横行一时。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地方在反腐倡廉过程中出现了笑廉羡贪的奇怪现象,如一些领导干部真心拒贿,却被人讥为“太呆板”、“假正经”;而不法商人通过找关系行贿包工程揽项目,则又会被人羡称为“有能力”、“有门路”。而那些贪官和不法商人一旦马失前蹄,落入法网,一些人背后的议论却是“后台不硬”、“赶上倒霉”之类。还出现诸如“腐败搞活经济”、“市场经济必然产生腐败”的灰色谬论,被一些人乐于传颂,这些种种现象有人戏称之为“消极腐败文化”。
  针对腐败文化产生的根源,要从以下几方面抵御腐败文化的蔓延:一是要强化民主意识,使企业干部树立公权民授,主权在民,企业员工有权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权力必须接受监督的观念,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反对搞个人意志,个人说了算。二是要强化民本意识,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对轻视群众、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三是要强化法治意识,积极营造学法、知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的良好社会氛围,反对滥用权力或部门规定代替法律。四是要强化大局意识,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观念,反对为部门利益损害国家利益、为个人利益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五是要强化宗旨观念,引导企业党员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情系于民、权用于民、利谋于民,反对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建设先进的廉政文化是当前反击腐败文化最好的武器。凡是腐败文化所追崇的,都必将是廉政文化所要否定的。因而我们应大力培育廉政文化建设,针对消极腐败文化的传播形式和内容进行一些针锋相对的反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主旋律功能。
  
  3 廉政文化建设要面向企业
  
  廉政文化既是先进的政治文化,又是人民的大众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讲,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覆盖所有公职人员,倡导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廉洁、亲民、为民的高尚情操;其次还要覆盖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公共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公共权力一定要服务于人民,并一定要接受人民的严格监督。企业部门和工作人员理所应当为员工办事,老百姓找领导办事情是天经地义的,应该理直气壮,如果采用行贿的办法找领导办事情,无异于花钱买自己的东西(授出的权力),这既是荒唐的做法也是法制社会所不允许的。从大众文化角度讲,廉政文化也是廉洁的组织文化,它要求各组织团体诚实守信,公正透明;廉政文化又是廉洁的职业文化,它要求员工爱岗敬业,服务社会,洁身自爱;廉政文化还是廉洁的社会文化,要求社会成员遵纪守法,崇尚廉洁,维护公正有序社会环境。总之,廉政文化的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决定了,我们搞廉政文化建设一定要面向全党、全社会。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仅对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广泛的群众性,只有面向全企业,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调动各方面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廉政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它的覆盖面,以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