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研究>为企之道 重在执行(一)

为企之道 重在执行(一)

详细内容

【摘要】战略确定之后,关键在于执行力。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清晰地认识这一点,那么如何提高执行力,如何建立良好的执行力保障体系。如何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成果、效益。本文将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日常的工作实践,对执行力深意进行解析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执行力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世界多格局共存共融,市场竞争日益残酷,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也不过5年,而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也只有40-42年。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企业的寿命尽如此之短?为什么有些企业有良好的战略规划而结果却不尽人意?为什么有些企业有严明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最后却流于形式?抛开一些客观现实的因素之外,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看一个企业是否有先进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
1.何谓执行力
  执行力(Execution),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贯彻能力、操作能力和落实能力。从管理的定义我们知道:管理是一个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督导和反馈的过程,那么执行这个过程的能力就是执行力。
  其实“执行”就是“做”,只不过是做的复杂程度和各种层次不同而已。如今大家普遍认为执行力一个是指个人执行力,另一个是指企业的执行力。
  个人执行力表现为具体操作能力,它包括个人的分析、领悟、规划、行动、总结及评估能力,是一种心、智、体形成的合力。而企业执行力是一种组织行为能力,体现在制定战略方针、实施运作流程和人员优化配置的能力。
2.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提升它的执行力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2.1制定可执行的战略规划。
2.1.1制定具有清晰目标和方向明确的战略规划。明晰的战略规划是提高执行有效性的首要保证。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企业将无所适从,执行只能处于盲动,毫无计划性、可控性和有效性可言。
2.1.2制定具有充足思想准备和资源保障的战略规划。一场战役要想取得成功必然需要有充分的筹划和谋略,这样才能“运筹于帷幄,决胜于千里”。而有了思想上的充足准备后还必须有充足的资源做保障,既人、财、物的聚合,否则执行只能沦为空谈。
2.1.3制定具有可分解操作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一个整体布局,如果不具有可分解性,局部战斗将无法展开,计划、步骤将无法实施,执行将无法进行。
2.1.4制定具有可评估的战略规划。企业战略必须具有可评估性,即对制定战略规划的背景情况可进行评估、对有关商业机会的可进行评估、对战略方案本身的可进行评估、对有关财务情况的可进行评估、对可操作性可进行评估,否则执行将不具有现实意义。
2.2建立坚实的流程运作保障体系。
2.2.1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构造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也是企业员工发挥自身优势、获得自身发展的平台。结构决定功能,企业组织结构直接决定着企业执行力的高低。在组织机构建立方面一是要按需建制。即要根据企业发展和运营需要建立职能部门。二是要责权明晰。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明确各部门、各职位与整体组织之间的责权关系。三是要政令畅通。企业上下左右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命令传递、信息传递必须畅通。四是要适时变革。组织结构要与组织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应因时而变,因事而变。 一般来说,要使整个管理流程高效地运作起来,并具有敏锐、便捷的特点和及时的反应能力,企业应形成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复杂的流程简单化,使简单的流程量化,以提高企业的执行效率。
2.2.2建立严明的管理制度。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执行力得以有效发挥的根本保障。人们常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合法、明确、可行。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执行时严而有理,行而有法。而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能规范员工的行为,理顺工作的流程,减少摩擦与内耗。有效克服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推诿扯皮、责、权、利不对等不利提高执行力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