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研究>提高中小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对策探讨(一)

提高中小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对策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我国中小建筑企业面临着两极分化现象,本文就中小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
  
  一、我国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中小建筑企业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从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新生事物,其一产生就面向市场,接受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市场越来越开放,竞争越来越激烈,由起初的成本竞争转向质量和服务的竞争。中小建筑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和大型企业相比,不足之处在于规模较小而散,技术装备较差,管理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等等。
  施工企业的特点是:地点不固定、流动性大,中小型施工企业一般均以临时组建的项目班子为单位,相互间的配合不易协调,不像大型的企业一般有相对固定的项目班子,使得管理难度加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多数中小企业危机意识不强,在经营理念和技术革新上还相对保守,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力不从心。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提高持续创新和不断进步的能力,通过不断创新来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二、提高中小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创造良好社会信誉。质量是生命永远是建筑业流行的主题,但不能只建立在口号上,必须在行动中去落实。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因为良好的社会信誉是慢慢积累而成,一旦生产出不合格产品,造成负面影响,信誉是很难挽救回来的。
  在建筑工程中,每一个分部分项的工程质量都将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最终质量,因此要保证建筑物的最终质量,必须控制每个分部和分项的工程质量,即施工过程的控制。在该阶段,主要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质量控制有质量管理人员来主控,质检员应采取两种方法来对过程进行控制:一是工序过程中的监控,这种监控是不定向的。在施工过程中,质量人员随时随地进行抽查,抽查操作者是否按照有求操作、机具设备是否完好、所完成的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等等。发现了问题,及时通知操作人员整改,对一些特殊的工序,如钢筋的焊接、屋面及卫生间的防水等分项工程要重点检查,保证产品的合格;另一种方法是对工序成品的检查,当一道工序完成以后,质量人员应根据标准要求去检查工序成品是否合格、存在何种缺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保证每个工序都是合格品。
  2.加强工程成本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成本的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企业财务成本;另一种是根据施工项目管理和决策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成为项目管理成本。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