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战略>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挫折与启示(一)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挫折与启示(一)

详细内容

  摘要:2004至2005年间,我国温州鞋商分别在西班牙和俄罗斯遭遇两起重大事件,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温州中小企业的这种遭遇反映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一些普遍问题,包括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仍旧很少、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企业文化、品牌管理能力不强等。本文具体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期在中小企业今后的国际化发展中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 营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展的加快,国际化己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大型跨国公司已经走向成熟。中小企业国际化尽管才刚刚开始,但迫于内外环境的压力,发展趋于迅速。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2004年9月到2005年3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国温州鞋商分别在西班牙和俄罗斯遭遇两起重大事件,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温州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其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遭遇反映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一些普遍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包括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企业文化构建意识,也包括对本土与当地文化的差异认识不足、品牌管理能力较弱等原因。
  从表面上来看,西班牙埃而切事件的直接诱因是温州鞋企的低价销售给欧洲鞋城经销商和生产者带来了威胁,这种以低价获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容易引起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抵制。而俄罗斯事件的焦点则是“灰色清关”。所谓“灰色清关”就是货主通过货运公司将货物运往目的地并由货运公司委托的清关公司代理清关,在这个过程中货主只要向俄罗斯的货运公司缴纳运费就可以了,货主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灰色清关”的好处是手续简便,且费用相对低廉。但在这个过程中货主由于得不到俄海关的报关单,甚至不知道“清关公司”的品名以及价格报关等方面内容,在商品进入俄境内后,就会面临很多问题。
  从更深的角度分析,这两起事件充分地暴露了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遇到的挫折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产品和生产要素在流通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包括外向型国际化和内部化国际化两个方面。外向型国际化主要指直接或间接出口、技术转让、国外合资合营、海外建分公司或兼并国外企业。内向型国际化主要包括进口、购买技术专利、三来一补、国内合营公司、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等。本文主要研究外向型国际化,将就西班牙埃而切事件和俄罗斯事件为例,具体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进行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问题。
  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
  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通过法律和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相比,我国在这方面则大大落后。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进行国际化经营。以两次事件为例,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往往表现出由于实力有限存在着信息不灵、政策法规不熟、资金有限等困难。由于政府支持的缺乏,企业就只能寻求其他方式,例如对俄贸易的“灰色清关”方法。这些方法虽然为中小企业的出口提供了便利,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和出口量比较庞大,这些方式也已经初具规模,但中国鞋在莫斯科被税警没收就已经不只一次了,现在看来,仅凭民间的力量,这种贸易方式还难以应对类似突发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缺少跨文化管理意识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将渗透到企业的物质与所从事活动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则,使企业的每个员工和行为导向具有一致的标准(李强,刘纪年2004)。国际化的企业除了要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之外,也要重视企业本身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重视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差异。
  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企业文化,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埃尔切烧鞋事件中,温州鞋商缺乏能够和国外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相互融合的企业文化,再加上温州低价鞋给当地市场带来的冲击,严重影响了当地的鞋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许多国家因为温州鞋的到来出现工厂倒闭、人口失业的现象。而且温州企业对生产线工人也不够尊重,在一些外国消费者看来,对生产线工人的不尊重就是对他们自己的不尊重。综合这些因素,查抄和焚烧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