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合作设计中的三种倾向(一)
详细内容
随着外来投资进入国内市场,不少境外的设计师随着资金项目进入国内来进行工程项目设计。另一方面,国内有些特殊、复杂、技术要求高、影响大的项目也常邀请境外知名的设计师来参与设计,国内一些房地产项目为扩大知名度及筹备资金,也慕名邀请境外设计师。在合作设计过程中,境外设计师将资本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带入国内建筑设计带入国内建筑市场,同时还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建筑设计概念、思潮及新技术带入国内。这些传入的新东西无疑给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内建筑设计带来巨大的冲击,它不仅繁荣了国内建筑创作市场,而且还给我们观念上的启迪与深思。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建筑合作设计的历程,有三种主要的建筑设计倾向对我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一是讲求建筑创作“民族形式”的设计倾向,其二为商业化的建筑设计倾向,其三为讲究技术及技术美的“高技派”建筑设计倾向。
讲究“民族形式”的建筑设计倾向
这里所谈的“民族形式”乃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当代建筑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出的特点是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形式、文化内涵、构成手法的运用,这种运用不是简单照搬照抄一些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上的特征,而是要真正理解传统建筑艺术的真谛,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灵活运用。
贝聿铭先生在设计香山饭店时,就对“民族形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其设计的香山饭店的平面采用了以建筑围成的“院落”做为空间布局的基本要素,从而使它具有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看上去俨然类似一个中国古典园林。在平面设计中,他设计了一个“四季庭院”――即中庭,这种处理手法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形式与手法,而是有一些西方现代建筑的构成要素,但这并未使香山饭店失去中国格调,由于设计者采用了对称的四合院式的布局以及传统的庭园布置和建筑符号,使得外来的建筑处理手法与中国的建筑形式相融合,也使得中国的传统处理手法得到深化发展。
商业化的设计倾向
处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建筑师,难以保证其设计行为不沾染商业化。那些别具一格、独出心裁、能强烈引人注意的设计无疑将成为商家的首选。满足大众及业主的需求是建筑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投业主所好无疑是建筑师最现实的选择,于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空心思、别出心裁的大量怪异造型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建筑师设计出来的作品只要能为公众所瞩目,任何“拿来主义”的东西都会被运用于建筑处理手法中。这些大量独特的建筑语汇和灵活多变的手法的运用,能够为建筑产品或环境增添具有时代感的气息,满足人们适应市场经济、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
武汉泰合广场由中南建筑设计院与香港一家建筑事务所合作设计,主体楼高47层,是一座综合性、智能型融写字楼、商场、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超高层建筑。设计采用主体塔楼裙楼分开设置的手法,裙楼采用全玻璃幕墙,成为主体塔楼的背景,使得176米的超高层建筑看起来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立面处理上,大楼采用镜面玻璃组成的垂直统长角窗,使平板的立面具有凹凸立体感,加上不同角度镜面的反光效果,使建筑物熠熠生辉。大楼下部用层层叠叠的不同角度的镜面组成宝石状结晶体,光怪陆离,璨烂生辉。所有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商业化设计的处理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