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国际贸易论文>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和对策分析(一)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和对策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绿色贸易壁垒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地跨越有关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贸易壁垒,己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及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寻求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和妥善解决贸易纠纷的途径。
  关键词:贸易摩擦;绿色壁垒;纺织生态标准  
  在纺织品贸易中,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科学技术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竞争中却要遵循由发达国家制定的贸易秩序,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对外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本文通过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纺织业出口的影响,最后以绿色营销为思路,提高企业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从而真正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分析
  (一)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总额增加,占全国商品出口额比重却下降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衣冠王国”之称,纺织工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工业。近二十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达到1/4。在2001—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出口金额由534亿美元增长到1523.6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79%,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从15.7%上升至25.6%。是中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据统计,2009年中国纺织品累计实现进出口1902.58亿美元,占全国贸易总额的8.9%,贸易顺差高达1259亿美元,是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六成。无疑,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已成为中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如下页表2所示):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几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占全国商品出口额的比重逐年下降(如下页表3所示),由最高点1995的25.69%低至2009的15.3%,甚至在2005年低至15.1%。虽然比重由所下降,但是纺织品仍然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二)纺织品出口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技术含量较低
  在贸易方式上一般贸易比重继续增加,2007年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方式出口819.13亿美元,同比上升24.28%;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99.59亿美元,同比上升12.68%;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07.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纺织品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18.44亿美元,同比上升23.99%;进料加工贸易出口96.49亿美元,同比上升15.26%;来料加工贸易出口12.40亿美元,同比增长5.67%。服装一般贸易方式出口500.69亿美元,同比上升24.46%;进料加工贸易出口103.09亿美元,同比上升10.37%;来料加工贸易出口94.70亿美元,同比上升0.77%。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具体表现
  (一)受到的损失逐年递增
  来自商务部科技司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亿美元~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2008年就比2004年增加3.6亿美元,增幅高达54.55%(如表3)。
  (二)受限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香港是中国服装纺织品出口的五大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的72%。出口市场的过分集中,增加了纺织品服装出口对特定市场的依赖,增强了出口贸易的不稳定性。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主要盛行在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纺织品在出口时更容易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如2008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因绿色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25.26%、24.22%和23.16%。
  (三)受限的产品种类比较集中
  受到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产品主要包括:第一,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其中主要是棉纱线和棉机织物);第二,服装及衣着附件(其中主要是织物制服装、非针织或钩编织物制服装、针织或钩编的服装)。
  (四)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
  受限内容涉及到了环保法规、环境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主要是:(1)纺织品甲醛含量超标。(2)织物和面料中使用了偶氮染料。(3)纺织品上砷、铬、铜、铅、汞、镍残留量超标。(4)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5)纺织品包装不符合环保和绿色包装要求。(6)生产厂商没有取得1SO9000质量体系认证。(7)生产厂商没有取得1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已作此项要求)。(8)纺织品上没有环境标志认证。(9)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没有FTC标志认证(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标志认证)。(10)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没有CPSC标志认证(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标志认证)。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它的实施在某些方面对中国纺织服装绿色化产品的开发和行业环保观念的转变会起到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同时,它也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了很大的障碍,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观念发生转变。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从另外意义上讲,可以促使中国纺织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及环境保护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也使得中国消费者提高了对产品的健康安全性能的认识,增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2.推进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环境标准的建立。近年来,随着国际环保要求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国外各类针对纺织及服装产品环境标准和要求的出现,鉴于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出的偶氮染料禁令以及对纺织品中重金属浓度的限制,当时国内没有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鉴于这种情况,中国纺织工业局,于当年10月组织专题小组开始研究针对纺织品中重金属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纺织品中重金属离子游离量测定。
  (二)负面影响
  1.增加了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竞争能力。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企业必须建立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增加了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成本,这种成本我们称之为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内在化之后,产品的价格提高,国际竞争力将失去比较优势,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例如,为了使产品达到进口国技术法规的要求,国内纺织印染企业不得不大量使用价格高于国产染料3~5倍的进口染料,使纺织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价格提高,影响了产品的竞争能力。此外,增加了出口检验检测费用。有很多的发达国家要求进口的纺织服装产品必须经过国际上的权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单据,而在国际上的权威机构进行商品检验的费用很昂贵,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据欧盟估算,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约需57万欧元。这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大型企业也同样难以承担。
2.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份额的影响。近年来,发达国家对环境和安全日益重视,绿色贸易壁垒体系越来越健全,标准越来越严格。中国纺织品如在短时间内未能达到这些国家制定的标准,市场份额就会面临缩小的可能。如欧盟是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但是,最近几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增速已经趋缓,市场出现萎缩趋势。金融危机后欧盟内部制定更为苛刻的标准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这将使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将有可能达不到欧盟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造成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的降低。而且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等国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和活跃分子,他们的行动往往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纷纷效仿,从而使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