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汉语言文学>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一)

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一)

详细内容


  国家语委主任许嘉璐同志1997年12月23日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说:“尊重语言文字自身发展规律,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语言文字主体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比如,推广普通话,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这是坚持主体化原则;推普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在不少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这是贯彻多样化原则。”
  这个“对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经验,是“在工作实践中”取得的,也是吸取了12年来语言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尤其在双语双方言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发表了这样的意见。例如詹伯慧先生在《普通话“南下”和粤方言“北上”――在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的演讲》(《方言・共同语・语文教学》,澳门日报出版社,1995)的结论部分说:“普通话‘南下’和粤方言‘北上’体现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正在全面影响社会语言生活的发展,长期以来主要靠政治因素左右语言(方言)发展的局面已经被打破,经济因素制约语言(方言)发展的作用在粤方言‘北上’中正充分显示出来。”“尽管经济因素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发展能够产生影响,在制约语言发展诸因素中,仍然是政治因素更为突出。……粤方言和普通话会同时得到发展,但它们始终保持主从的关系:普通话是主导,‘南下’是主流;粤方言是从属,‘北上’是支流。”“语言生活多元化是当今世界语言发展带普遍性的趋势。”国家语委语用所为主的一些单位的学者1997年5月13日还以“多样化:语言生活的大趋势”为题开展了一次语言哲学对话。
  二
  这里说的主体化,是跟多样化结合的主体化。这里说的多样化,是跟主体化结合的多样化。主体化和多样化是相互结合的两个侧面。多样化,一方面相对于简单化、贫乏、一体化。指的是丰富:品种丰富,情况丰富。品种,如包括双语双方言、地方普通话。语体,包括亦庄亦谐、书面语和口语的交融。现在,许多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一种书面语和口语交融的状态,细分起来,情况也很丰富。广播电视的品种增加了,广播电视语言的情况也多种多样了。再拿词汇来说,有基本词、新词语、流行词语、外语词、外来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一步注意服装的样式和色彩了,进一步注意饮食的色香味了,也进一步注意语言的样式、色香味了。多样化,另一方面相对于杂乱、不规范。多样化,是在规范层次比较高的基础上形成的。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大,便于表达多种多样的内容、情感、色彩。交际是双方的事,对方需要丰富,能理解丰富,这一方才好使用和发展他丰富的语言。而且有主体化,才谈得上多样化。多样化的总的标志,是语言生活呈现出立体、多层次,多种多样,进一步满足多样化交际的需要,并且使用者总体认可这个趋势,推动这个趋势。多样化、丰富,是语言和语言生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们过去对语言品种的多样化有比较多的认识,而对同一语言内语言生活的多样化认识得还不够。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们对语言生活的多样化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不怎么主张多样化,以为语言生活多样化了就不利于交际,就会导致语言交际的困难、混乱。如果不提多样化,势必将主体化理解为一体化。一体化实际就是对语言生活的认识简单化、纯粹化,有时导致我们语言工作的粗糙化、粗暴化。主张多样化并不主张语言生活的随意性。在提倡多样化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倡主体化。没有主体化就谈不上多样化,就是分散化,就会导致语言生活群体的分裂,不利于语言生活的健康发展。将多样化和主体化对立起来,这不是辩证的观点。辩证不是折衷,而是分清主次,是承认矛盾的现实同一性,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
  语言生活是分层次的,语言是分层次的,一体化不符合语言生活的本来面目。一体化排斥多样化。主体化有助于多样化。多样化为主体化提供丰富的营养,有助于主体化。普通话就是吸取多方面的营养包括汉语方言的营养而发展的。主体化是多样化的主导方面,不是多样化的对立方面。主体化在多样化里属于上位层次,其余处于隶属地位,在下位层次。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保护,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