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供水水质的现状和展望概述(一)
详细内容
摘要:我国城市供水水质的现状和展望概述
关键词:供水水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八十年代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大陆城市供水发展甚快。由1949年只有72个城市日供水能力仅240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仅6589公里,到2000年城市供水总能力已达12161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13.5万公里。城市供水行业拥有固定资产为987亿元。供水能力最大的城市――上海日生产能力已高达720万立方米。
随着供水能力的增长,城市供水水质也日益明显提高。
第一部分 我国城市供水水质现状
一. 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和水质目标
(一)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1.自1950年至1985年曾五次修订,情况见下表:
年份
项目
1950 1955 1956 1979 1976 1985 总项目 16 16 18 17 23 35其中
感官及化学 11 9 11 10 12 15 毒理学 2 4 4 4 8 15 细菌学 3 3 3 3 3 3 放射性 -- -- -- -- -- 2 2.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水质准则对比
我国长期执行的《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以下简称《标准》),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水质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主导思想,并结合国情编制的。二者对比:卫生学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和感观性指标的要求,均大体相同。而《标准》的指标项目数少于《准则》。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制订的《准则》列出指标共61项,1993年修改后的《准则》列出指标为135项,其中98项指标有指导值。《标准》水质指标仅35项。
《标准》与《准则》二者项目数量分类对比见下表:
水质标准
项目
中国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GB-5749-85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卫生准则》WHO 1993无机物 10 17 有机物 3 23 农药 2 36 消毒剂及消毒剂副产品 1 25 观感性不满物 15 30 微生物 2 2 放射性物 2 2 合计 35 135《准则》比我国《标准》水质指标项目多的原因是:《准则》考虑世界广大范围,情况众多,指标需较完整。如消毒剂及消毒副产品,《准则》考虑的甚广泛,列一氯胺、二氯胺和三氯胺、氯、二氧化氯、碘化物消毒剂,及其副产品,共计26个指标。《标准》鉴于我国消毒剂广泛使用氯,其副产品只列了有一定代表性的、且数量较大的氯仿。故只列了2个指标。另《准则》比《标准》增加比较多的指标主要是微量有机物和农药。但[当时]我国使用的农药的品种有限,故这方面指标数量也大为减少。
卫生部2001年9月1日颁布《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分类项目数量如下表:
项目总数 观感及化学 毒理学 细菌学 放射性 累计 检验项目数 96 19 71 4 2 96 其中常规检验项目数 34 17 11 4 2 34
该规范与原《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比,增加了有机物综合指标---耗氧量;在规定的常规检验项目中,增加了铝和粪便大肠菌;提高了镉、铅和四氯化碳的限值的要求。另一重大修改是将浊度,由原3NTU改为1NTU。在非常规检验62项中,增加了有关农药、除草剂、微囊藻毒素―LR,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卤乙酸、亚氯酸盐、一氯胺等和其他有毒有害有机物。修改后的水质标准比85年颁布的水质标准,比原水质标准更完善和较大的〔并有进一步,因前面己对比了标准和准则的要求,认为均大体相同提高。
(二)1992年建设部《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的水质目标
《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标》)》对各类水司,分别提出比国家标准更高的水质目标要求。对一类水司(供水能力大于100万m3/d),除国家标准外,参照欧共体饮水指令[98/83/EC],结合中国首先控制污染物,增加53个项目。其指标值参照该指令,并要求管网水浊度小于1NTU,(出厂水浊度要小于0.5NTU)。对二类水司(供水能50-100m3/d),除国家标准外,还参照当时世界卫生组织《准则》,结合中国首先控制污染物,增加16个项目。其指标值参照该《准则》。对三类水司(供水能力为10-50万m3/d),个别项目的指标值要求也有所提高。
1.《规划水质目标》与世界卫生组织《准则》WHO 1993水质项目数量对比
水质标准 项目 《2000年规划》一类水司水质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卫生准则》WHO 1993 无机物 22 17 有机物 24 23 农药 9 36 消毒剂及消毒剂副产品 4 25 观感性不满物 22 30 微生物 5 2 放射性物 2 2 合计 88 135
2.《规划水质目标》与世界卫生组织《准则》WHO 1993一些主要水质指标值对比
项目
水质标准 《2000年规划》一类水司水质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卫生准则》WHO 1993 浊度 NTU 1<1氰化物 mg/L 0.050.07 (氰)砷 mg/L 0.050.01镉 mg/L 0.010.003铬 mg/L 0.050.05铅 mg/L 0.050.01汞 mg/L 0.010.01硒 mg/L 0.010.01锰mg/L 0.010.1四氯化碳 mg/L 32氯仿 mg/L 60200苯(α)并芘 0.010.7滴滴涕 μg/L 12六六六 μg/L 5-硝酸盐 mg/L 20(以氮计) -- mg/L 0.3-0.05 自由氯>0.5细菌总数 100/mL 0 大肠菌 3/L 0/100ml氨氮 mg/L 0.51.5亚硝酸盐 0.1mgNO3/L--农药(总)mg/L 0.5--耗氧量 mg/L 5--二.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建设部《规划水质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建设部《规划水质目标》全国完成情况都是较理想的。确保城市供水的安全,促进了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据66家水司(一类16家,二类15家,三类28家)的典型调查,1999年管网水四项指标(浊度、细菌、大肠菌、)合格率己提高到99.49%,国标35项指标合格率己提高到99.78%。超过建设部《规划水质目标》要求。其中水源条件不算好的、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水司,也能达到《规划水质目标》一类水司的水质目标要求。如上海取水在长江、黄浦江下游,水源污染明显。2000年上海自来水市北公司的供水水质,全年国标35项合格率为99.94%,而且《规划水质目标》所列的88项合格率为97.12%,超出《规划目标》要求的合格率80%。代表供水水质很重要的综合指标-- 管网水浊度,能做到管网浊度平均值0.42NTU。
三.为改善水质曾做的主要工作
1. 进一步提高常规净水效率
新建水厂时采用了国内、外成熟的先进净水工艺及构筑物。改造了部分净水厂中不合理的净水工艺和构筑物,试验开发多种无机、有机混凝剂、助凝剂,和氧化剂、消毒剂。
2. 研究开发处理特殊原水的技术
如兰州采用100m辐射沉淀池,并开发应用聚合物,成功地处理了世界泥沙量最高(每立方米水中含泥沙高达300KG)的黄河原水;又如东北城市及天津开发利用无机高分子助凝剂,处理低温低浊水
3. 增添深度处理
针对当前水源受微污染,最突出的氨氮及有机物等,采取生物氧化和臭氧、活性炭处理技术。缓解常规处理的困难,减少水中有害物质和改善水中色嗅味。如深圳东深400万立方米/日引水工程,采用了予处理;北京100立方米/日的九水厂以及田村山水厂,分别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及臭氧活性炭等处理技术。
对原水是突发性污染,较多水厂采用应急投加粉末活性炭措施。广东最大的西村水厂就是用此法。
4.加强了净水厂运行管理
增添必要的水质在线检测仪表,先进的药剂投加装置和完善水厂调度中心。较普遍地较完整地建立了有关净水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的己经过ISO的认证。培养了一批不同岗位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
5.组建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
已先后建立了36个经国家计量认证的水质监测站和一批省级监测站。组成全国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大多监测站都添置了一些先进水质检测仪器,充实水质检测力量,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加强了水质监测和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