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研究论文>试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一)

试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是新会计准则的一大突破。在今后通过采取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等措施,为公允价值的进一步推广使用创造良好环境必能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目标。
  [关键词]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会计准则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表现,也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新会计准则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我国会计体系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作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公共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通过对公允价值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使更多的人接受公允价值理念并将其贯穿到会计教学实践中。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对于公允价值,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其定义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本质上是相同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一次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交换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则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交易者的当期交易中,资产买卖、债务发生或结算的金额,而非强迫或清算的出售金额。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其《手册》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指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次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价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核心都是一致的。公允价值是在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基于交易而产生的交换价格,即公允价值的客观内涵是不受限制条件下的市场价值,即市场价格。因此,从理论上说公允价值所反应的资产,负债的价值相关性更高、更真实。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会计要素计量的变革
  会计计量属性从强调历史成本向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转化。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第一次出现会计计量属性概念。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账面价值侧重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公允价值则侧重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历史成本实质上是交易发生当时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但一旦入账就不可随意改变。于此相比,公允价值所提供的是资产和负债在现在时点上的价值,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力的会计信息。所以,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优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就要求在会计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一计量属性的改变,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损益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国的会计核算建立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使会计要素的确认、计算和报告更能正确地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关于会计计量的变化,加大了会计工作的难度,在会计计量和职业判断方面对财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对会计人才素质与能力的市场需求,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有关未来现金流量预测及其现值计算等知识。有助于其在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算以及资产减值等方面的正确判断及应用。由于新会计准则还未全面实施,只有不断收集和积累实务操作的素材,加强案例教学法和会计模拟试验教学法的创新和探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会计计量方面的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