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建筑安全论文>混凝土中的几个辩证关系(一)

混凝土中的几个辩证关系(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本文对混凝土中存在的几个服从自然辨证法一般规律的主要辩证关系,如混凝土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物质经济发展的关系,混凝土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在混凝土研究和生产中所遇到的辩证问题和辩证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取得共识,进一步推动混凝土的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辨证关系,系统,结构,性能,施工

  一、前  言

  混凝土广义上是指由胶结材料(有机的、无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的)、粒状集料及其它外掺剂组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等性能的复合材料,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狭义上的由无机胶结材料制成的混凝土。

  混凝土材料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年代。最初使用的胶结材料是粘土、石膏、气硬性石灰,后来采用火山灰、水硬性石灰等,自1824年J. As-pdin 发明波特兰水泥后,制作混凝土的胶结材料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后,水泥与混凝土的生产技术迅速发展,混凝土的用量和使用范围日益扩大,混凝土材料也发展成种类繁多的适合各种性能需求的功能与结构相结合的复合体系。同时,混凝土的发展丰富了混凝土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内容,也给混凝土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混凝土科学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也进一步推动了混凝土的发展。在混凝土中存在着许多服从自然辨证法的一般规律的辨证关系,本文就其中的几个进行探讨,以期得到共识。

  二、混凝土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物质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虽然远古时代人们发现粘土可以用来制成粘土混凝土是一种偶然,但混凝土的发展史证明混凝土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社会物质经济基础上的。古埃及用石膏混凝土建造金字塔以及中国秦长城石灰混凝土的应用等等都是基于当时社会经济相当繁荣及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条件下的产物。

  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作为专利申请其本身就是经济社会的现象。此后,水泥的生产就遵循经济学商品的生产一般经济规律,从简单的小型的作坊煅烧和手工磨制发展到大规模的全机械化一条龙生产线,其生产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受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经济运行机制所影响,同时,大规模的水泥和混凝土的生产也刺激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泥和混凝土的商品化市场化将水泥和混凝土完全推向市场,这样水泥和混凝土的生产和发展也完全依靠于市场机制下的社会物质经济基础。混凝土的品种和数量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与社会的需求而推陈出新或迅速增长。

  翻开世界文明的历史可以看到混凝土是当今世界文明的物质支柱之一,混凝土材料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房建、公路、桥梁、水利、隧道等等基础设施上,而且应用于海洋开发、地热工程、防水防腐工程、原子能工程及宇宙开发等特殊工程。

  三、混凝土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从历史的角度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技术革新运动过程,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形态到现代化的过程,既反映了社会经济和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也显示出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历程。胶结材料上经历了粘土、石膏、石灰、水泥、聚合物等质的跳跃;结构上发生了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及聚合物混凝土等三次重大突破。混凝土的施工经历了完全手工操作、简单机械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施工方式到目前的人工控制的全面机械化施工;施工机械由过去简单的搅拌、振捣等发展到现在的复杂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整套系列机械;施工技术也由古老的简单技术发展为现代科学指导的高新技术,如水下混凝土的施工经历了袋装施工、底开口罐(袋) 施工,逐渐发展为导管施工和泵送施工等高新技术施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