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九”教育中的新情况(一)
详细内容
【摘要】根据《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暂行规定》精神,作者利用2010年寒假,回家乡进行“普九”教育情况调研活动。调研期间,从城市到农村,走访了十多个乡镇的山山水水,食住在基层学校,通过与当地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座谈,实地感受,了解到农村基层“普九”教育热潮中出现一些新情况。
【关键词】学校建设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1 规范化学校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我们家乡××镇2006年以来,根据新时期生源情况、学校布点、学校规模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将原来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室欠缺,设备设施落后,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的23所中小学,依据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进行学校建设和改造。镇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全力推进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先后撤并了17所“麻雀”学校,在保证学生顺利入学的前提下按照适度集中的原则,保留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学校和完全小学3所,将保留的学校全部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标准进行打造。
调整改造后的中小学,依据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达到“三室一场五有”:标准配置教室、实验室(包括电脑室、语音室和小学的功能室)、阅览室和运动场(包括必要的运动器材);生活设施实现“五有”,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有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有可供教师工作休息的住房,寄宿制学校还要有符合安全标准的学生宿舍、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学生食堂。基本满足义务教育阶段教学需要。为保证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解决边远山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镇政府积极争取当地“上市公司”的大力支持,免费接送学生上学和提供午餐,仅此一项该镇“上市公司”每年就要投入近10万元。镇政府从2006-2009年,先后投入6100多万元资金用于学校和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规范化学校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现在所有学校均达到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标准,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
目前,该镇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层次学历78.9%;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层次学历74.1%;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8.6%,其中本科以上层次学历50%。全镇45岁以下的教师都掌握计算机网络使用和多媒体教学技能。各个学校80%以上的学科都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时覆盖率达40%以上。2006-2009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均为100%,小学年辍学率为零,2009年初中辍学率下降为0.8%,17岁完成率2009年上升到98%,毕业率为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近三年来,全镇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后进生转化率均达80%以上,违法犯罪率均为零。较好地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巩固了“普九”成果。于2009年被当地人民政府验收评为“教育强镇”。
2 规范化学校建设出现新情况
当前农村有较多的“麻雀”学校,全校1-6年级学生相加都不到20-30人,学校付出的教育成本确实很大。依据生源情况、学校布点、学校规模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重新布局很有必要。然而有一些乡镇在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学校重新布局后,学生是集中到了基本满足“三室一场”的完全小学或教学点读书,由于投入不足,在较长时间里都没有解决符合安全标准的寄宿制学生宿舍和符合卫生标准的学生食堂。学校只好临时租用专车每天接送学生到学校上课。据村民反映,接送费(包括午餐费)依据不同路段每个小孩收取费用不同,例如10公里内155元,8公里145元,5公里120元不等。租用的接送车辆与负责午餐的负责人一般是同个承包人,用午餐费与车辆运输费相互调剂的二合一办法,节约成本。不然亏本无人肯承包。每月每个小孩一百几十块钱,城市人不算多,可在经营规模单一乡村就不少了,需要用200斤的稻谷卖的价钱。一学年10个月计算,就要2000斤的稻谷,现在农村地少,卖完2000斤的稻谷,到那里寻找钱去。农村中2个小孩的家庭比较普遍。出外打工每个月要付这样的数目也负担很重。
有一个乡镇,一河之隔自然形成二个片区。一片区从11间小学撤并后形成1间中心小学和1个中心小学教学点,学生共1600多人;另一片区从11间小学撤并合成一间学校,学生共360人。学生是集中到了有“三室一场”学校读书,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是符合安全标准的寄宿制学生宿舍同样没有解决。学生只好走读,中午在学校寄餐。由于学校没有租用专车接送学生,路途10-20多公里远地的学生家长只好在镇中心附近租房照顾小孩倍读。她们是同村好几户家庭的小孩合聚在一起共同租房,由于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要外出打工,照顾小孩和倍读的任务往往是祖父母辈,并且他们是夜晚才来到租房照顾小孩和倍读,白天早上不得回老家种地,天天奔波。合租房的钱也是几家分摊的。每个月每户要付100多元的房租费及约200元的生活费,加起来大约要300元,负担也很重。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与不完全是自己亲人的老人生活在一起,很少有共同语言,沟通上容易出现问题,同时又没有其它文娱活动,心里感到很苦闷。可见租房读书学习的效果很不好。引导不好,容易诱发学生误入歧途。
3 留守不放心、借读负担重,成了当前农村家长的两难问题
“普九”教育,国家规定学费和书杂费是全部免费,而且有严格的制度管理来控制学生流失。按理说老百姓家长应该非常积极地送小孩读书。由于有些地方“普九”教育仍然实行属地管理,超地段要收取“借读费”。当前,“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打工”到处迁移,学生流动性很大。当地基层学校倒是喜欢学生流动。因为是“普九”教育中,当地政府按学生的实际总数,拨给每个学生144元。这144元要支付学校中的一切费用,包括水、电、设备维修、教学中的开支和接待费等等。农村基层小学现在普遍人数都较少,这些钱根本不够用。有流动学生可收取一些借读费,以补充学校经费。当地农村家庭的小孩,要不成了留守儿童,要不就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寄读在非户口所在地。某小学在校学生600多人中,就有210名借读学生,占35%。特别在山区农村小镇,父母外出打工的比例较大,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越为突出。他们大部分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居住,这些孩子都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比一般孩子任性,学习缺乏毅力,生活作息时间无规律,抗挫折能力非常差,或多或少存在着“叛逆”的行为。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正常教育。借读负担重,留守又不放心,成了当前农村家庭孩子读书的两难问题。
以上情况表明,进行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后,有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反而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虽然这些可能是社会前进中暂时存在的问题,或是工业社会转型中暂时存在的问题,总之,需要引起我们政府有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