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凤鸟图案源流及其民俗性(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中国原始先民通过卵生观念把鸟的生育与人的生育联系起来,太阳鸟造型源于上古时期人们用动物表时令、时辰的观念,多绘于墓室,借以表达初民对生命延续的追求。其中鸟蛇同绘的样式反映了部落文化的融合,由此诞生了凤凰这种吉祥和平的想象之鸟。凤凰被誉为“美丽的神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艺术载体上,表现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由于凤鸟图案蕴含吉祥长生的美好寓意,因此被普遍应用于各类民间绘画形式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得愈加民俗化。
关 键 词:凤鸟图案 吉祥 民俗
一、鸟纹源流
鸟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纹上,同时也是凤形象的雏形,和龙蛇一样,是中国古代民族的图腾。在中国的创世纪神话中,以鸟作为始祖的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鸟卵为生命本源、宇宙本源的思想在先民众多部族中,如殷商、满族、先秦等都相继出现过。与创世纪关联紧密的是生殖观念,因为生殖关系到人类的存亡问题,这种崇拜必然是全民性的。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先民会在陶器、玉器等物上描绘那么多的鸟形。卵的生殖意义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在民间的习俗中广为流传,比如许多地区流行女婿到岳父母家作客,岳母要做荷包蛋给女婿吃。再如,看望分娩“坐月子”的妇女以鸡蛋为主要礼品,都是此种生殖观念的遗风。
鸟的图案在上古以及花鸟画之前,除了以鸟鱼结合的图式表示生殖外,还将太阳与鸟结合,借以表达时间,强调生命的永存。据考古发现,太阳鸟绘制的直接原因,是源于人类对生命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往往是由于人类面对死亡所发生的。先民认为死亡的人在阴间是不见天日的,他们希望死后能够像活着的人那样享受太阳的光辉和温暖,所以太阳鸟的神话就出现了,而且多出现在墓葬仪式中。鸟与树枝可构成太阳鸟的意义,并显示某种具体的时辰。从出土的战国到汉代的墓室中,处处可以见到这种太阳鸟的不同形象,作为壁画、帛画和陶器的图纹。另外,墓室绘画中的日月必有鸟(朱雀、金乌)与蟾蜍,这表达了死者飞升成仙的观念。出土于四川邛崃县的汉代画像砖上的羽人像,完全能够表达人们对于死者所寄托的这种想象。图中人物呈人首鸟身,头戴冠,腹部是一轮太阳,其中有飞鸟,姿态与人物同。羽人与太阳鸟的结合,表达了死者飞升成仙的观念。从人物面含微笑的表情和自由舒展的身姿来看,完全是理想的境界。
在花鸟画科出现之前,鸟的图形还有一种普遍的表现形式,那就是鸟蛇并列而绘。这种图式在学术界似乎已经定论成为原始部落斗争的图腾标志。如芮传明、余太山先生在《中西纹饰比较》中认为,鸟蛇图是共工(水神)与高辛民(鸟神)部落之争,是上古图腾禽蛇斗争的母题。陈勤建先生在《中国鸟文化》中也持类似的观点,而且他引证得更加具体,认为炎帝、蚩尤都是太阳鸟部落的成员,他们与黄帝分别进行过殊死的搏战。文中引《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云:“……天下扰乱,皇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①于是此风在后世成为流俗。其实皇帝借蚩尤形象并非宣传蚩尤,而是借蚩尤来招降其原部落地域的众人,或者以自己战胜蚩尤的伟绩来威胁众人,以求天下太平。皇帝作为蛇崇拜的代表,又是胜利者,以蚩尤的形象感召民众,只能是临时的手段,他在更长的时期内,必定要大力宣扬自己。然而,现存的鸟蛇图纹,其共同点都是以鸟为主体,似乎是胜利者的神气,而蛇形体弱小,似乎是配角的身份,或是受损害者的形象。那么,胜利者缘何不占优势呢?仔细分析后就可看出,鸟蛇形纹在最初时期,完全有可能作为部族图腾对立斗争的象征而出现,特别是在战事频发的氏族社会。但氏族社会结束之后,战争不以氏族图腾作为积聚民心的号召,这种图纹会依然存在上千年而不变吗?如果存在,这期间必定会产生与时代相关联的变化。从战国到秦汉这一阶段的绘画来看,鸟蛇相兼的造型已成某种定势,它们并不代表具体部族,这是部族消亡、文化融合的结果。由于图腾的消失、畜牧业的发展,进入文明时代的人们与鸟禽亲近而远离蛇兽,所以在继承鸟蛇图式的基础上,往往站在鸟禽一边,并逐渐建立起“鸟善蛇恶”的观念。这时期,鸟蛇相争经常是人们自身力量的寄托。
二、凤纹源流
在图腾时代消失后,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图腾形象加以改造,鸟禽被改造成凤凰的形象,这种鸟中之王的产生,不仅象征着皇权观念,同时也是对生死的化解,凤凰是变化再生之鸟。又是对战争的化解,凤凰是祥和之鸟。从此,中国的鸟信仰观念进入了稳定时期,而作为自然形态的花鸟画中的鸟也随之产生。当然,蛇的图腾转化为龙的形象,与凤并列延续至今。
凤的原始形态,是作为神鸟出现的,但形象并不具体清晰,是一种由火、太阳和百鸟的复合。关于凤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玄鸟图腾说。诗曰:“天生玄鸟,降而生商。”所谓玄鸟即是凤鸟。就是说天上神凤降临而商朝出现。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社会彩陶上描绘的一些鸟纹,就是凤的形象的雏形。另一种是彩鸟祥瑞说。此说源于《山海经·南次山经》:“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②《异物志》也说:“其鸟五色成文,丹喙赤头,头上有冠,鸣曰天下太平,王者有道则见。”后世人便一直认为,五彩鸟如果一出现,就是凤无疑,它象征祥瑞,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及《晋书》中都曾记载五彩鸟出现之事。古记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让我们知道,这种理想的灵禽,被人民和当时贵族统治者当成吉祥幸福的象征和爱情的比喻,也是来源已久,早可到三千年前,至迟也有二千七八百年。③
凤,尽管是一种不存在的生物,却一直是中国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人们认为它象征光明、祥瑞,它的出现可预兆天下太平,又是“百鸟之王”,美丽无比。因此,数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凤看作是美丽和幸福的化身。由此而来的凤纹,便更加是一种人造艺术,一种神化了的想象生物。事实上,凤的形象是人们汇集了各种禽鸟中最美的富有特征的部分,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加以综合和统一,融汇成一个和谐美的典型,象征和平、安宁、幸福和祥瑞。从色彩上看,它不是单一色彩的鸟,而是五彩缤纷,史书记为“五彩之鸟”。从形体上看,它体有鳞片,与水族有关,头足部似猛禽类,尾部如孔雀。它的步态像鸡,但并非家禽中的鸡,而是锦鸡、雉的变化。凤的整体形象是各种鸟禽并结合蛇的形象的想象组合。
新石器时期的河姆渡文化象牙蝶形器上,刻画了一组对称的鸟纹,可认为是一对凤纹样。它们相对朝着一个光圈形,昂首扬尾,神采奕奕。画中双凤欢欣喜悦的向往和追求的神情,可说是我国原始先民对美好愿望的表现和写照。《诗经》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而在民间流传至今的“丹凤朝阳”图案,正与此诗寓意相通。
商代礼器“玄鸟妇壶”上镌刻了一幅奇特的图像,研究者初步定为“玄鸟妇”三字的合文,认为神鸟衔鸟卵,与《殷本纪》中说商人女祖简狄吞鸟卵生契的记载有关。但是仔细观察后,可得出鸟嘴所衔并非鸟卵之形,而是蚕形。因此在装饰的“凤鸟向阳”图案这里完全可以解释为以蚕化表变化的抽象意义,这可以看作是凤凰的初步造型。商周时期,凤凰被看作是一种神鸟,故这一时期玉器和青铜器上的凤纹刻画,突出表现了统治者的“天命”观念。这时的凤纹几乎都作花冠状,丰满的翅膀和长长的尾羽,宽大有力的爪,显示出勇武健硕的情态。这时的凤纹完全是鸟类的神秘化和艺术的夸张。形象多为侧面,在青铜器上则多作对称式的排列。凤冠有多齿冠、长冠和花冠三种,凡有钩喙的鸟体都可称之为凤,且绝大部分鸟喙呈闭合的弯钩形。头部的眼大多为正圆或椭圆形,凤体都作鸟体或鸡体形。长短的比例常常根据装饰的部位而有不同的变化。凤纹变化最多的是尾羽,有长尾、垂尾、分尾和对称尾等形式。长尾凤纹的尾部最长的可达鸟体的四分之三,夸张的手法令人赞叹。商周时期的凤纹,大多以雄浑、肃穆、稳健见长,显示了奴隶制社会的等级森严、凝重保守的风气和当时的审美情趣。战国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且诸子百家争鸣,凤纹展现了秀丽、柔美、多姿的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