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日光温室切花月季栽培技术(一)

日光温室切花月季栽培技术(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日光温室切花月季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合理的温室结构、定植前土壤准备、种苗定植、肥水管理、植株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切花采收等内容,以期为切花月季在北方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光温室;切花月季;栽培技术
  
  月季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属蔷薇科,花大型,有香气。现代月季更是被广泛用于切花,需量很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月季切花的缺口大,价格高。现将辽宁省朝阳地区温室切花月季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由于朝阳地区冬季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所以选择的主要是那些适应性强、易管理、质量好、产量高的品种。如红衣主教、达拉斯、萨本莎、超级玫瑰等。
  2合理的温室结构
  切花月季生长适温白天为20~27 ℃,夜间15~22 ℃。气温低于8 ℃,植株生长缓慢;4 ℃以下,植株进入休眠状态。为实现周年生产供应,首先温室必须具备合理科学的结构,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能,提高温室湿度,使白天室温保持在20~27 ℃;夜间温度保持在15.5~16.5 ℃。冬季可采取加温措施,提高温室夜间温度。同时,利用挖防寒沟、盖草席等保温措施减少热能消耗。其次,月季是喜光植物,要增加光照,以促进月季生长。朝阳地区光照强度很强,很适合月季的生长,但也要选用那些透光性好的薄膜,还可以采用反光膜,贴在温室后墙上,提高光照强度,冬季光照不足时可采用人工补充光源。
  3定植前土壤准备
  切花月季最适于pH值为5.6~6.5的微酸性土壤,营养充足、排水透气良好的土壤是月季切花培育成功的关键。种植前要根据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来施用基肥,最好施用已发酵的有机肥改良土壤,促进月季的生长,不要施用新鲜的厩肥,避免烧花和引发虫害。对温室内的土壤消毒,如果温室未种植过月季可以应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杀菌剂和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杀虫剂进行简单的消毒。如果温室长期进行月季生产或发现线虫或根瘤,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土壤消毒,可通过向土壤中施用棉隆和安百等化学药剂,利用毒气扩散来杀死土壤中的病害。施药后要按要求达到消毒天数,消毒后要翻耕土地,待残药排尽后再定植,以免造成药害。整地做畦,南北方间做畦,畦宽1 m,长度以棚宽为限,畦高30~40 m,畦面耙平,以便灌溉[1-2]。
  4种苗定植
  朝阳地区切花月季多采用扦插苗。扦插苗具有繁殖快、成本低、管理简单的特点,但扦插苗的根系及长势相对较弱,产花周期一般为4~5年。为保证切花质量,减少病害发生,每畦2行,行距40 cm,株距30 cm,一般7~8株/m2为宜。全年都可定植,但以春季较好。定植后幼苗迅速生长,植株进入采花期早,全年冬季切花产量高,生产见效快。一畦上2行相间种植,以利于植株生长。一栋温室尽量栽种1个品种,以便于管理和预防病虫害。
  5肥水管理
  一般2~3周施肥1次,有机肥与化肥要轮流施用,施用化肥时氮、磷、钾的比例为1∶1∶2。缓苗期先不要施肥,幼苗恢复生长后就要开始追肥,开始时肥量要少,随着植株生长逐渐加量,休眠期停止施肥。月季是喜水作物,定植后要马上浇水,每隔3~4 d浇1次水,连浇3 d,保证幼苗尽快恢复生长。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和除草。切花月季要求温室内相对湿度65%~70%,浇水量取决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植株生长状况,光照不足时要控制浇水量,以防止植株徒长,一般随施肥进行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