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泉区防洪工作实践与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从防汛实践的角度阐述阜阳市颍泉区水利工程现状,全面介绍颍泉区防洪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重点分析颍泉区防洪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为加强颍泉区防洪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洪工作;现状;问题;建议;安徽阜阳;颍泉区
1颍泉区水利工程现状
阜阳市颍泉区位于淮北平原,地处颍河、泉河交汇处,辖6个镇(办事处),128个村(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643.3 km2,耕地36 871 hm2,总人口67.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15万人。颍河、泉河、黑茨河和茨淮新河穿境而过,在颍泉区境内总长度107 km,同时颍泉区境内有控制蓄水的柳河、蔡孜沟、棋子沟、向阳河4条河沟,长52 km;还有大沟25条,长184 km。在河沟上建有大、中型水闸5座,小型水闸37座,国营电力排灌站12座,拥有流动机械3 470台,机电井1 545眼。
近年来,颍泉区积极开展治淮工程建设,先后实施了汾泉河初步治理工程、淮北大堤除险加固工程、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工程实施后,外河防洪标准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由不足3年一遇的60%提高到3~5年一遇,建筑物工程除涝达5年一遇,提升了区域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为全区的防洪保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防洪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下简称《防洪法》)于1998年1月1日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防御洪水、减轻洪涝灾害的活动已经纳入法制体系。颍泉区水务局作为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始终把贯彻实施《防洪法》和积极开展汛前检查准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防治洪水,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该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1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全民的防洪意识
每年以 “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 “防灾减灾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一是通过电视广播;二是采取散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街头咨询[1];三是抓好社会各层面的宣传;四是抓住全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水务工作会议的有利时机;五是结合办案,以案说法。2010年3月,结合全省水利系统“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开展《防洪法》等水法规宣传。本次宣传活动特点:一是时间长,整个活动连续1周;二是参加人员多,计先后参加100多人次;三是形式多样,出动了宣传车10台次,水上快艇2艘次,设立咨询台1处;四是范围广,对辖区的6个镇(办事处)、城区及工业园区各主要部位巡回宣传;五是内容全,涉及防汛抗旱、工程建设管理,非法采砂、农村安全饮水等,还录制磁带2盘,印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2],全面做好宣传工作;六是效果好,增强了全社会对水利的关注程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法规意识。
2.2预抢结合,防洪抗灾工作有条不紊
颖泉区水务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3],紧扣全区防汛工作的总目标,认真做好防汛抢险“五到位”。
2.2.1组织领导到位。每年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区、镇(办事处)2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印发《区领导成员联系镇办的职责分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做到了责任明确到岗,分工细化到人。
2.2.2防汛抗灾预案到位。及时修订完善《颍泉区防汛抗旱预案》《颍泉区防御台风灾害应急工作预案》《颍泉区排涝预案》《颍泉区抗旱预案》《颍泉区抗旱水源调度运行方案》,完善外河上的机电排灌站调度运用方案和涵闸启闭调度方案;强化防汛值班责任制,确保上传下达及时高效。
2.2.3汛前检查到位。每年3月,颍泉区水务局班子分组带队分赴各镇(办事处),以堤防工程、外河机电排灌站、涵闸为重点,对组织落实、防洪设施、防汛器材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并逐一登记建卡备案。
2.2.4防汛物资储备到位。对各类防汛器材进行认真清点、登记,切实做到帐物相符;对原库存的易霉易烂器材进行清理翻晒,并及时补充木桩、毛竹、编织袋、铅丝等防汛物资;对现有的排涝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试运行。要求各镇(办事处)按照防汛物资储备计划的要求落实防汛物料,做到定点存放,保证抗洪抢险的需要。
2.2.5防汛抢险队伍到位。各镇(办事处)及有关单位提前组建好防汛抢险队,沿外河的村(居)委会成立抢险队,以便应急抢险,统一调度。结合全区外河占线长,低洼地多的实际,全区成立67个抢险队,共3 367人,其中区级1个,55人;镇(办事处)级6个,312人;村级60个,3 000人。
2.3强化执法,河道管理规范有序
2.3.1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依照《防洪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颖泉区克服装备不全、经费不足等困难,采取与市河道局、海事局等有关部门联合执法等有效措施,制止非法采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及时打击违法乱采、乱挖、乱堆等行为。
2.3.2加大河道清障力度。每年汛前组织开展水利工程执法大检查,对河道进行全面清障,以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相关文件,要求拆除大中沟堵坝;对于骑沟建房等违法建筑,颍泉区防汛抗旱办公室通过发放责令违法行为通知书和限期整改的方式进行制止。近年来,共下达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76余起,取缔非法采砂船只30余艘,捣毁非法采砂设备300多个,下达禁止在大中沟违章建房文件18份,有效地规范河道水事秩序。
3存在的问题
3.1城区防洪标准低,有城无防
汾泉河初步治理工程中,阜阳城区泉河左岸堤防防洪标准低于右岸,即泉河左岸堤顶高度比右岸低0.5 m,堤顶宽度左岸比右岸窄2.0 m,且泉河右岸进行了护坡、护岸处理。随着泉北新区的建设和发展,颖泉区城区发展集中在泉河左岸,加上阜阳市城市防洪工程尚未实施,该区属于有城无防,防洪压力越来越大。
3.2管理体制、执法体制及职能不健全
3.2.1河道管理体制不顺。目前,颖泉区外河隶属于阜阳市水务局二级机构颍泉河道管理局、茨淮新河管理所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防洪任务实行地方各级人民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此造成了不利于指挥调度的局面,特别在制止河道非法采砂上,出现执法主体不明确,多头管理,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格局,增加了河道管理的难度,河道采砂等违章情况经常发生。
3.2.2乡镇水利站撤销,不利于防洪调度。原有乡镇水利站担负着乡镇的防洪排涝的险情排除和现场指挥调度作用。机构改革后,水利站被撤并,归并于农业综合服务站,因此,削弱了水利技术力量,农村防洪排涝缺乏及时的技术指导,2008年以后,全区6个镇(办事处)的农业综合服务站无1名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致使农村防洪排涝等业务工作难以开展。
3.2.3水行政执法体系不健全,不利执法。由于历史原因,颖泉区水行政执法体系不健全,水政水资源管理所是该区水行政执法单位,性质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无收入来源,人员工资从阜阳市水务局争取的水资源费和河费中支出,目前入不敷出,连基本的工作都保证不了,给水行政执法带来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