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一)
详细内容
[摘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能力。从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阐述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消除读图障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学科 读图能力 培养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地图成了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识图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清地图,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中学地理中的地图主要有地形图、政区图、剖面图、地理原理图、地理模式图、地理统计图、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漫画等。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配以描述,用活图象。
二、记图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德国六边形的轮廓、陕西省跪佣状的轮廓等。这样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三、析图
首先要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只有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只有对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只有对图例和注记的正确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能帮助学生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的顺利和正确。其次要明确任务,引导读图,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