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一)

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本文对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的建设,从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教学模式 探索 研究
  
  1 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下滑
  一般工科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差异很大,教师自身实践不足,而教学任务繁重又使教师学习新知识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无法得到保证,不能够及时对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更新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受到学校条件限制,学校不能够为教师提供外出进修、继续学习的途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1.2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计算机技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到现在,己经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成绩,其发展速度之快,更新之频繁,让人感叹不已。计算机知识更新频繁造成计算机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是要依据当前的教学大纲或者教学计划来制定的,而教学大纲或者教学计划制定好以后,要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样就造成教学内容相对的滞后。
  1.3“填鸭”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教”与“学”分离,教师只顾“传道、授业”,学生只“学”而不是积极的融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去,这些都妨碍了教学效果。这种“填鸭”式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同时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使得学生没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所学内容,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了。
  1.4多媒体教学进入误区
  再加上现在很多院校的授课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多媒体,而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搬到计算机上,呈现在学生面前是一大堆信息,没有重点、难点之分,也没有进行了解、掌握的区别。这样信息量很大,学生如果在100分钟内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内容已经不错了,很少有时间去记笔记。所以感觉在课堂上,好像什么都听懂了,但一到课下却什么记不起来。这也对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5实践时间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由于现在整体学时压缩,所以相关课程学时也被缩减。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实验。实验学时压缩加上现在扩招,使得学生虽然能够实验,但时间不足,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动手能力不足。
  1.6重视专业课,轻视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相对比较重视,但对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却重视程度不足。如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含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并且难度很小,相对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也造成学生轻视。
  1.7外因结合内因造成教学目标模糊
  在就业的压力之下,许多学生把考证作为自己找工作的砝码之一。对于学生来讲无可厚非,但对于计算机教学如果以培养学生过级为目的则偏离了教学目标,及把学生培养成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为自己的专业服务。现在好多学生过了计算机二级,但却连一个实用的程序也编不出来或者稍加变化即无处下手。
  另外用人单位的“面试”主要看技能,加上学校师资薄弱的原因,这些学校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技能教育。虽然这些毕业生目前能工作,在他们工作的头几年也能得心应手,但由于计算机行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在面对新问题和难题时他们就会被专业型计算机人才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