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基本点,有效管理班集体(一)
详细内容
又一个秋天悄然而至,全国上下不知又有多少儿童背着崭新的书包,怀着无限的新奇和美好的憧憬走进了小学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小学生。然而这些一年级学生正处在学龄初期,还不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生活,同学之间也不熟悉。学生的各种能力也都处在萌芽时期,原有的需要与习惯不断地在与这个崭新的环境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一切都为班级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应怎样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呢?多年的实践工作告诉我们:只有立足以下三个基本点,才能切实抓好班级管理。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龄初期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生活和心理中的重大转折时期。生活方式从以游戏为主转向以学习为主,还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曾经要好的小朋友也分手了,与之打交道的是一群新的小朋友。原本是家中的“小太阳”,常常以“我”为核心,而现在到了新集体里,由于老师不偏爱某个人,也不疏远任何人,使得“小太阳”就成了“小星星”了。这一切都给了孩子一种很大的压力。同时教师的权威性也成为了孩子与教师交往的一道心理屏障。许多孩子由于不适应新环境,心理便失去了平衡,产生了孤独感与陌生感。有的怕上学,有的逃学,有的把上学作为一种严重心理负担。这个时期,班主任只有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心理危机。在新组建的集体里,班主任应多关心爱护孩子,主动地走近孩子、接触孩子。常与孩子进行亲切的交谈,并积极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交谈中尽量说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不感到紧张拘束。随着交谈的深入,逐步了解孩子的内心。在参与孩子们的活动时不妨动动心机,比如去打听孩子的昵称,或给孩子们取个昵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有意叫出来,这样会让孩子因受到关爱而表现得既开心又激动,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老师。孩子们一旦对老师产生好感,什么话都愿跟老师讲。他们常会来打小报告或说些小秘密,这时不能粗暴的打断他们,要做他们的倾听者,耐心听他们说完。并因势利导教育他们:同学有了错,大家不要笑话他,同学犯了错,大家还要帮助他。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环境中会很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