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一)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低分子肝素钠5000 u腹壁皮下注射,12 h 1次,连用5天,14天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0.25%和67.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68%和34.02%(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用前景。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对脑梗死的治疗,超早期(3~6 h)可选择溶栓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并不能在此时段接受治疗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而从临床实际看,并发脑出血及再梗死的风险较大。患者家属不易接受,医生承担风险太大。事实上开展溶栓治疗的医院很少。低分子肝素钠对脑梗死治疗有明显疗效且安全可靠。现将我院自2004年2月~2006年8月期间的住院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诊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CT确诊;(2)发病时间72 h内;(3)年龄小于75岁;(4)血压低于200/120 mmHg;(5)血小板正常;(6)近期无手术史及出血史;(7)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血液系统疾病。

1.2 病例分组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3±12)岁,其中高血压34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2例。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4±10)岁,其中高血压32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2例。治疗前两组均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评分。神经功能缺损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治疗组:轻型10例,中型22例,重型8例。对照组:轻型11例,中型20例,重型7例。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伴发疾病、既往史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 治疗方法 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PT、KPTT等。两组常规应用藻酸双酯钠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调控血压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00 u腹壁皮下注射,12 h 1次,连用5天。观察指标:(1)出血现象:局部瘀点、瘀斑不需停药,热敷,广泛皮下出血则停药;(2)肌力改善等情况〔3〕;(3)PT、KPTT。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14天,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再度评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自理;(4)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或增加18%以内;(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