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场”的失衡与重塑(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德育出现矛盾和问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在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二是德育场之问的德育关系严重失衡。本文借助场理论认为:德育应该是由家庭一社会一学校这三个“小德育场”构成的“大德育场”来共同完成的。
关键词 德育 场 场理论
(一)场与场理论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认为,在物理世界里存在着一个所谓的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在场中的所有元素会因为某种形式的彼此共鸣产生的力量而凝聚在一起,场中的元素与元素之间也会彼此影响,这种彼此相互牵引的力量受制于元素的尺寸、质量、位置等因素。
场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行动均被行动发生的场所影响,它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且这个场是此时此地发生的。因此,可以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
(二)德育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德育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德育工作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简单归纳为: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家长不重视德育;社会对德育产生了消极影响;道德教育中存在圣化和伪化问题。
2、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德育一直是社会学、教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类:一是德育的主客体研究,二是德育的层次与范围研究,三是德育的学科及方法论研究。综上所述,目前的德育研究基本上都是把德育问题独立于家庭和社会之外,只作为一个学校问题来加以考虑和研究。因此,德育出了问题,指责、批评学校和教师的也最多。
(三)“场”的视角
1、“德育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其中的道德信息传播和接受的诸种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因素相互作用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场――德育场。
德育场是指德育系统诸要素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道德生活空间”,是人与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构成的“德育场链”。这个系统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作用,使系统内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地对受教育者传播道德信息,并施加道德影响,使德育工作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的境界。
2、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德育场”与“德育场链”的视角。德育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如果德育出现了矛盾和问题,那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对德育起了反作用。